新闻回放: 马哈提日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西泥沟村的一名孤儿,两岁丧母、3岁丧父,从小就跟着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哥哥一起生活。在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下,1992年9月,马哈提日的人生发生了重要转折——成都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在全省认养55名失学儿童,马哈幸运地成了5名直接到该校学习的孤儿之一。这也为他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条件。 小凉山马边河畔,山清水秀。一个衣着朴素大方的彝族小伙子近来出现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县城里,人们对这个忙碌的身影感觉既熟悉而又陌生。他,就是离开马边十多年的彝族孤儿马哈提日,刚从美国学成归来…… 勤学十载终于成才 刚进入光亚学校时,马哈提日只有8岁,不会说汉语,不会写汉字。一个8岁孩子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念书,谈何容易?可在卿校长夫妇父母一样的疼爱呵护下,马哈提日表现出了与一个幼儿极不相称的毅力,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写,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说,花去比别的孩子多好几倍的时间和功夫……9年时间,一刻也没懈怠过的他,终于学完了小学和初中的全部课程,期间他尤其痴迷英语,成绩特别出色。 2001年9月,马哈提日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英国卡迪夫亚特兰大学院,就读国际预科班(高中),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两年后,他再次不负众望,考取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大学经济管理系,同时获得全额奖学金。经过几年的刻苦攻读,马哈提日成了一名优秀的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也成了第一个走出小凉山的彝族留学生。 把创业的起点献给家乡 “故乡的贫穷和落后是我心中永远的痛!”2008年5月,马哈提日获得位列世界500强韩国可隆公司伸来的橄榄枝,他兴高采烈地陪同公司一位副总从纽约到北京,从北京到成都……一站一站地回到十多年未曾看到的家乡探亲。此间,他经历了从繁华到穷乡僻壤的深切感受,乡亲们的生活虽然有所改观,但贫穷、落后依然如故…… “家乡的落后需要我们付出,一定要为家乡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辗转一夜,想了许多人和事,马哈提日在内心深处坚定了一个信念,放弃外面可能的大好前途,把创业的起点献给故乡!虽然很多“海归”一回国就落在高处,但他认为从最低处做起也是锻炼自己、磨砺自己的最好机会。送走副总后,马哈提日立刻展开自己的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马哈提日找到并确定了创业的路子:引资开发磷矿,给家乡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马边的磷矿储量达24亿多吨,居全国第四位,且品位较高,但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一是交通瓶颈问题,导致磷矿出产量低,流量也不大;二是投资环境需要改善,人才缺失,资源虽好,但其价值发挥却是最低点;三是许多磷矿老板各自为战,开发不规范,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长期循环下去,对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四是本地矿业现在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走自己的路。 马哈提日确定了事业的支点。很快,一份关于整合资源、深度开发马边磷矿的详细企划书送到了韩国可隆集团总部。一个月后,企划书被批准,马哈提日获得30万美元的开发资金。他立刻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相关工作,经过近半年的筹备,“乐山汗维黑马矿业有限公司”成功注册,马哈提日被任命为这家外资企业的董事长。 马哈提日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小凉山间,他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要做的事很多,但只要把自己认可的事踏踏实实地做好,即使失败了也心甘。面对笔者的提问,马哈提日淡定地说:“我的目的也不只是赚钱,赚了钱后在马边办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让家乡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多成才,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责任编辑 瑶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