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乡动态 社会活动 查看内容

贵州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迎来2015级新生

1657 0 2015-9-7 14:53 发布者: 苏月飞阳 原作者: 阿爵谷摩中国彝族网

贵州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迎来2015级新生 禄文斌会长致辞 禄绍康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2015年9月5日,贵州毕节彝文双语学校迎来了自2012年办校以来的第四批新学生。据悉,截止开班典礼,本届新学员 ...

贵州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迎来2015级新生



file0006.jpg

禄文斌会长讲话

file0005.jpg

禄绍康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2015年9月5日,贵州毕节彝文双语学校迎来了自2012年办校以来的第四批新学生。据悉,截止开班典礼,本届新学员有来自四川叙永、古蔺的6人,来自水城、七星关、大方、金沙纳雍的学员4人,来自赫章威宁的14人。陆续还有各地的同胞和彝族文化爱好者前来咨询报名。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学员中有五十八岁高龄的老人,有在职毕摩及毕摩后裔,有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在职工作人员和彝族企业家,大家怀着民族感情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激情,投入学习。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彝学会会长陆文斌,毕节市原地区人大工作委主任、毕节市彝学会会长、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校长禄绍康两位老主任出席会议,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民族文化研究院、六盘水市彝学会、毕节市彝学会、大方县彝学会、赫章县彝学会、赫章民宗局、威宁县民委、威宁县彝学会、中国彝族网、乌蒙彝学网、威宁电视台等部门负责人和媒体参加开学典礼。

file0004.jpg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成立于2012年,目前学校共有12届、13届和14届三届学生六十余人。学校位于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城郊的滨海大道旁(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内),在校园内可见草海湖全景,视野开阔,环境安静,交通便利。学校是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一所特殊中等职业学校,其举办主要是本着“救书,救人,救学科”的宗旨,培养彝族布摩及对彝族民间经文古籍的抢救、整理、传承的专门人才。

  学校建成以来,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贵州省民委列入“民汉双语服务基地”,被贵州民族大学列为“双语教学实习基地”,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威宁县民宗局拟将学校申报为省级“民族示范学校”。

file0002.jpg


  学校建成以来首届布摩班今年春季毕业,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县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仪式。毕业生当场就被百管委和慕俄格管理处聘用了11人。考虑倒今后社会对双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今年毕业的人数远远无法满足,学校决定2015年又招收一个方言旅游布摩班。

  开学典礼上,全校学生朗诵毕摩经文《祝福词》,学校校长禄绍康介绍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宗旨、历届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校目前的发展情况。禄校长说:“办一所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彝文双语学校,是彝族人民的夙愿。我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就多次和禄文斌老主任和相关部门提议,终于在2012年,我们几个人出资一百二十万,老主任亲自带着我们选址,最后落户威宁,一来威宁有深厚民族底蕴,二来自治县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到今天,学校的教学层次突出,管理已经步入规范,首届毕业生在心得工作岗位上得到单位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禄校长勉励2015级新学员说:“你们都是怀着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而来的,你们的到来将为学校注入新的力量,你们是新鲜血液,是希望的种子,是彝族的未来。我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彝族因为你们而骄傲。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将来为民族为社会多做贡献。”

  省彝学会禄文斌老会长在讲话中肯定了贵州毕节为彝文双语学校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老会长说:“咱们学校为彝文古籍的研究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今天我特意从贵阳赶来参加开学典礼,看到大家的热情十分高兴,明天我还得去云南参加永善县的彝文学校成立典礼。对比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四川彝文学校等高校的彝文相关专业,我们的这所学校的更有针对性、更具备专业性和实用性”。禄老会长详细地追溯了毕摩的历史及其贡献,并告诫学员们,要摈弃历史上彝族盘踞山头,各自为政的勾则文化、六诏文化、土司文化思想,要爱国爱族,团结一致。说到就业前景,老会长说:“旅游部门需要你们,民族古籍研究部门需要你们,双语教育需要你们,宣传部门需要你们,彝族民众需要你们,将来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打造需要你们。希望你们带着对民族的感情,带着责任和使命投入学习,以学习古籍文献为主,以学习历史文化、经济管理、科技农业为辅,劳逸集合,多搞彝族歌舞、小品、文学方面的的创作,全面发展。”(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学校新闻中心     阿爵谷摩)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