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之滨清净地 从西昌市区出发,驱车向南,沿环海路至海南乡大石板处,仅20余分钟车程,然而稍稍拐个弯,便可以见到一块佛门清净地,这便是超凡脱俗的灵鹰寺。 刚至大门前,那宛如雄鹰飞天的匾额和雕梁画栋的门面,便让人深感它的灵气与清幽。 灵鹰寺占地仅有6亩,但整个寺庙中,纤尘不染,清脆的鸟鸣声悦耳动听,涤荡着人的心灵。 灵鹰寺的建筑风格,保持了清代风格,以佛教黄色为主,彩绘以皇宫和玺式(以各种龙的图像为主)彩画和民间传统彩绘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 灵鹰寺内保留有“又逢一境”、“清地皓月”等匾额,韦陀殿、地藏殿保留有嘉庆年间的对联,同时保留有明代的十殿阎罗图(反映地狱受苦阴间各种刑罚,这是一种善恶对比,生活写照,也体现了佛教的善恶分明),明代的二十四诸天神像(反映掌管天神,保护黎民的神像),十八罗汉、封神演义、二十四孝图等(体现佛教倡导的以孝为本的传统民族精神),维妙维肖。
此外,还有观音殿、钟楼等建筑,还有正在筹建中的大雄宝殿、三清殿等。 寺庙不大,神佛皆备;建筑不多,精彩频出;空地较少,精致异常。这,果是一块超凡脱俗地。
相传,如今的灵鹰寺所在处原是块千年不干的藻地。明朝时有一天,天上突然出现神鹰在云中鸣叫,声音极像“灵鹰寺”,且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但一夜之间,此地水干。本地绅士遂出钱“慷慨捐资”在此地修建了灵鹰寺。 另相传,灵鹰寺这个地方原是烂泥滩地,明朝时,一位祖师骑着似鹰非雕的神鸟来到此地,神鸟展开10余米长的金色双翅,在此地盘旋三圈,烂泥地便成为了干地。当天夜间,祖师就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庙宇,之后乘神鸟而去。 当地人都认为此是菩萨显灵,便捐资逐渐完善寺庙,由于祖师所骑神鸟非常像鹰,遂将寺庙取名灵鹰寺。 根据记载,灵鹰寺是融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现存有嘉庆年间的“三教殿”的一道匾。
1991年,由国家拨款,民众集资,维修部分房屋作学校使用;1995年灵鹰寺被定为西昌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集体调剂土地,国家拨款支持,不足部分由群众集资新修学校,方才将原为学校使用的灵鹰寺腾出来。众多善友又经过多方集资、群策群力维修了房屋,彩塑了神像,才让灵鹰寺这一文物重新向人民开放。 清静无为九师傅
说灵鹰寺便不能不提住持九师傅。 九师傅法名惠尊,原名李虹。据他说,他是1974年9月初9早上9时出生于绵阳市安县枣原镇。 其爷爷原是当地一个农场的场长,当时农场中恰有一座寺庙,信奉佛教的父母常常带他去寺庙中烧香拜佛。 也许是与佛有缘,平时上学文化课成绩并不太好的李虹,听到佛经或与佛有关的知识,往往听一遍便能记住80%左右。 他12岁时出家,拜万法大师为师。从四川省佛学院毕业后,20岁时在四川文殊院受足三坛大戒得文殊院方丈宽霖大师教诲得法。同年,又到昭觉寺再造学习,由该寺的方丈清定上师推荐前去扎什伦布寺学习开光和唐卡绘画艺术,学成后开始云游。 2003年,辗转到达灵鹰寺,任灵鹰寺住持。而今灵鹰寺各殿的修缮款便多是他四处筹得。 他认为,灵鹰寺应该是纯正的、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道场,虽然佛教随着时代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只能用先进的文化来充实自己,而出家人的法则不能变,根本不能变。一个寺院,应该是有鸟鸣之声,有弈棋之乐,早晚上柱香,清净而无为,如此方能超脱凡俗,方能平心静气地精研佛理。 如今,灵鹰寺也正是如此,它的超脱,让人深深感觉一种静谧之幽,空灵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