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历史学 查看内容

从口传到成书 编修族谱为彝族史存证

2011-10-29 11:25|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4245| 评论: 0|原作者: 高剑秋|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而今天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家谱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则体现了少数 ...

从口传到成书,编修族谱为彝族史存证

高剑秋


  从中国第一家谱《孔子家谱》,到两个人都很难搬动的清代皇室家谱《玉牒》,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而今天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家谱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则体现了少数民族家谱特色,并且将为彝族家谱传承开创先河。      

  漫长的岁月中,彝族人民在火塘边通过背家谱来数辈份、定亲疏。清楚地背出家谱,成为每个彝族人的一张“名片”。彝族人按其姓氏构成了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群体,这个群体称为“家支”,每个家支的家谱都按父子联名制,将每人的姓名串在一起,形成一条巨大的族谱链环。

  由于研究彝族的汉文史料不多,为了充分发挥彝族族谱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有关专家学者对彝族个体家族口述的家谱进行了整理编辑工作。仅巴莫家族的族谱整理就历时5年的时间,跨越两个省、20多个县,涉及80多个姓氏人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彝族庞大的族谱体系。

  在彝族族谱审稿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认为:“整理出版彝族族谱的作用是汉文史料无法代替的。首先,彝族家谱是计算彝族历史年代的重要依据。在没有发现可靠的文字资料和文物古迹之前,彝族家谱是最完整的原始资料。从六祖分支到凉山大致有180代左右。其次,彝族家谱是一部彝族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从家谱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凉山彝族各等级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毕摩家谱中记载了毕摩的产生、兴衰的发展历史。”
12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