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听好友阿叁说要出专辑时,无比感动。时隔几乎整整一年,同名专辑《贾巴阿叁》即将出炉,当时的那份灵魂深处的触动有增无减。专辑曲目早已耳熟能详,除了曲调、歌词的润色外,多了牛导精心制作的影像MV,专辑就像熟夏里久违的小情人突然穿了一件你永远想象不到的碎花褶裙一跃站在你面前,瞬间,整个天籁变得黯然失色。 其实让我感动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朋友对音乐“物”实体的执着。在Mp3时代,“物”从实体化为数字,从黑胶到磁带到CD只是一小步,从CD到Mp3则是一大步。所以,当音乐从“淘”进化为“当”(download,下载),就好比收藏多年的旧书变成了塞在电脑里不知哪个角落,无从问津、一包包的WinRAR(压缩文件),便不再有什么值得刻骨铭心的可供纪念的实体,甚至不再有时光的印痕……最终,它们占有、冲淡、抹杀了时间。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让所有艺术实体的“灵光”变得黯然失色…… 大学时代的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淘碟,甚至是黑胶,想想看,在Mp3时代淘黑胶,多么浪费时间,浪费心力,但是他对声音的质感,乃至对耳机的要求近乎到达变态的地步。其实时间的质感,从来是需要细细打磨的。我想,好友阿叁的坚持能很好的拿捏时间的质感。祝福他。 1984年生于凉山布拖县拖觉镇亚河村的贾巴阿叁披着一头杂乱的头发,不短不长,黑黑的皮肤、壮壮的身体让他的彝族身份凸显的恰到好处。一袭得体的潮服,一把电吉他……如果不是皮肤黑一些,站在台上摇头摆臂操一口磁性嗓音的阿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英伦摇滚小生。阿叁的故乡亚河村位于彝族阿都的“拖觉拉达盆地”上,前倚美丽的“阿布彩洛”山,背靠雄伟的“阿都策克”山,舅舅布乌拉甲是“策克”山下著名彝族说唱家兼智者,父亲贾巴依宁则是一位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阿叁自幼在父亲、舅舅的熏陶下喜欢上了音乐,尤其喜欢填词和作曲,更是擅长吉他、鼓以及MIDI音乐制作编曲。 现在的阿叁正就读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彝族音乐,对音乐的坚持,同名专辑的横空出世终于让他在最美好的时光看到了希望。那天阿叁生日火锅小聚,抱着吉他的阿叁聊起了自己的过去,让我们更加真实的走近他: 七岁作曲写歌 十三岁组建乐队 受成长环境影响,4岁的贾巴阿叁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写彝文,5岁学会弹风琴(脚踏式),7岁时写就第一首原创彝语歌曲《妈妈的女儿》(《ꀉꂿꅩꌺ》): G=4/4 词曲:贾巴阿叁 ꅫꃅꌐꅍꐛ ꀋꒉꆹꂸꉆ ꀉꍸꌐꅍꐛ ꉨꅉꁦꅉꃅ ꀉꂿꅩꌺꑌ ꀿꇁꃀꐞꁧ ꀋꐛꆽꉆꀕ ꅩꌺꌅꈌꐥꀋꉆ ꀉꂿꎮꑐꅉ ꁦꉘꇉꄩꈳꃅꎭ ꅤꅉꀑꅉꃅ ꇁꌊꍀꈌꆿꈌꊐ ꊂꇁꋍꑍꑟ ꆏꐈꑸꑽꃧꃨꐛ ꊂꇁꋍꑍꑟ ꆏꀱꆀꃅꇐꀳꐛ 11岁,阿叁拜布拖音乐人李绍庠为师,正式学习古典吉他。13岁,就读凉山民中,偕同学长王雄、李健东组建第一个乐队“彝魂”,三个无名小子,三把民谣吉他,参加了四川电视台“阳光地带”栏目演出,一时间在校园里颇有名气。阿叁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那段少年时期如果打心里彻底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他不会一路走到现在,出专辑更是妄想。 放弃数学 选择音乐 贾巴阿叁排行老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是一位公务员,姐姐是一名人民教师。父亲贾巴依宁一直希望阿叁能成为一名像哥哥一样的公务员,所以高中毕业,他没能去读专业音乐学院。2002年,阿叁考入绵阳师范学院学习数学,就是在这一年,阿叁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命运。同年10月,大一新生的阿叁同朋友一起组建“黑河B&R”乐队,开始自己的业余音乐生涯,功夫不费有心人,2005年“黑河”发行乐队第一张唱片《美丽时光》,由于受到校方领导的赞赏和支持,经校方协调,一直渴望接受专业音乐学习的阿叁放弃主修数学,改主修声乐和钢琴,音乐老师为王晓明。从此,阿叁开始从事作曲、作词,兼主唱、吉他、鼓、MIDI音乐制作和编曲。 2006年大学毕业,阿叁就职于绵阳艺术学校,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但是他不安于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心中始终放不下对理想的虔诚,于是他毅然放弃工作,选择攻读研究生,来到川大,开始了新的音乐征程。 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民谣 其实真正喜欢上阿叁的音乐源于那首《梦回南诏国》,歌曲2010年5月9日写于云南大理,由一段彝语说白切入(后来阿叁证实这段话来自自己的舅舅),近乎沙哑的颤音回荡在时空的隧道中,加上鼓拍和电贝司的轰鸣,独有的彝语风格绑票下的原始宗教韵味将听众带入那段古代文明。歌曲的挑战不在于用多么漂亮的语词驾驭历史,更大的挑战是运用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古典民间、现代乐器音乐风格以及各种声音素材去“强奸”我们的身体,征服我们的灵魂。正是音乐这种独特的渗透力让我开始慢慢接触阿叁的创作。 贾巴阿叁自幼深受彝族文化影响,从学习彝语到从事彝语歌曲创作,阿叁始终没有忘记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记得去年我们刚刚认识,他就热情向我介绍彝族特有的小型弹拨乐器——口弦,在多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不断尝试将传统乐器与现代打击乐器融会在一起,同时将彝族特有的毕摩宗教音乐引入创作(比如2009年创作的《毕摩之泪》)。创作之余,阿叁认真研读纳西音乐、彝族民乐,充分借鉴彝族民歌中的“高腔”以及火把节特有的“多洛荷”音乐曲调进行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民谣曲风。 现在提及民谣,更多的是与社会批判性联系在一起。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民谣历史悠远,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各有其独特音阶与情调风格的音乐形式。其内容涉及宗教、爱情、战争、舞蹈、祭典等,但是作者多不知名。现代意义上的新民谣则在介入社会现实的状态下有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周云蓬说哪里有贫困,不公,屈辱,哪里就会生长出悲伤或者倔强的民谣,俄罗斯有维索斯基,法国有艾迪特·皮雅芙,智利有歌魂比奥莱塔,**有前不久来华的鲍勃·迪伦。中国则最不缺这样的土壤了,将要长成迪伦的有两个人,崔健和罗大佑。近一些的又有周云蓬、小河为代表的新民谣。 周云蓬在接受《深港周末》采访时说:民谣不要求批判,这只是一方面,它还可以表达人性的、更高的关怀。批判也是审美的批判。其实我们在这个时代和体制里,能愤怒能批判的地方特别特别的多,正是因为特别多,我们才要学会笑,学会歌颂。如果不学会笑,就会窒息,笑就会越来越稀缺,笑比怒难多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复杂的社会现实遮蔽下,更多的是值得我们去颂扬去保护的、点点滴滴的温情与存在。它们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幸福的瞬间,可以是即将消失的文明与文化,可以是一个人的一生,更可以是丢失的传统…… 每当和他聊起民谣,阿叁总要说:“我要创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民谣。”其实,阿叁的音乐自诞生起就对现代对当下抱有很高的警惕,不是不关心现实,而是音乐作为艺术本身自律性的主体性要求。相对于社会批判性而言,他的音乐多了些许人性、民族的温情、关怀,所以他的音乐是民谣的,是民族的,更是传统的。 如果不能说出我的思想 我就只好唱出我的心 目前,贾巴阿叁的同名专辑即将出炉。他说自己做音乐的初衷是要用心灵谱写族人的昨天今天明天,身为一名彝族后生,阿叁的民谣直面的正是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即将丢失的传统。 可能是由于民族差异,现实生活中的阿叁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想说的东西都唱进歌里了,”阿叁开玩笑说,“如果不能说出我的思想,我就只好唱出我的心。”其实,阿叁的歌听来没有多么深奥的思想,我更多的是被他音乐本身的旋律打动着。周云蓬说:不要把音乐钉死在风格上,还是要还原到音乐上,不要让民谣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责任太多,音乐苍白了,欲速则不达。出发点是揭露,回归的是音乐,出发点是次要的,好听不好听才重要。 真挚的情感,草根的理想,优美的旋律,这几乎就是民谣的神圣三位一体。我们即将听到的这张专辑,尽管不是所有歌曲都能符合这个标准,但是她们真正凝聚了阿叁从事音乐创作的点点滴滴。就像周云蓬说的,她们的风格是多变的: 专辑主打彝语歌曲《祖先的遗愿》旨在鼓励彝族学子继承本民族传统,学习彝族文字;另外一首彝语歌曲《故乡谣》的旋律是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的,典型的民谣风格;《小叶子》低沉的旋律下潜藏的是对生命诚挚的讴歌;《很美》则记录了火把节一个小小的瞬间,短暂但没有阉割幸福的能力;《生命的荣耀》明显不同于其它几首歌,而是带有较浓的摇滚风格,曲子为纪念512大地正中牺牲的李宏勇老师而做,低缓的旋律贯穿于热烈与冷静之间,让时空紧缩,带我们回到现场与死神赛跑,是人性最本真的流露…… 写给已去世母亲的《命运》是专辑里面最能打动我的一首歌,歌曲创作于2004年,是阿叁早期的作品,电吉他的呻吟渗透每一根神经,撕扯着濒临崩溃的灵魂。深情的呼喊中,你能触摸到深埋在记忆深处的根,抓住她,仿佛找回了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旋律没有过分的煽情,惟有真正有过那段“在世经验”,才不会吝惜流下感伤的泪水,毕竟对于未经考验的灵魂而言,任何声音、旋律都是多余的。 彝语歌《阿依嫫》抒写的则是彝族学子纯洁的爱情观。歌曲从古典的乡土和爱情介入,重寻一种永恒的力量,典型的80年代抒情传统,是向80年代致敬的一首歌。在如今情歌有如耳屎的年代,情歌成天教人如何“劈腿”或防止“PT”的年头,这首歌听起来永远那么不合时宜。 贾巴阿叁的歌声平实中透着几分沙哑的磁性,时而平缓时而疾驰,变化也多,所谓有张有弛。音乐整体相对多色调,如同一本日记,封面或许偏灰色和暗蓝,但是内页可能五颜六色,跌宕刺激不乏温情感伤,但整体变化中,仍有不少氛围细节上的沉着有力。 专辑的制作是细致入微的,这儿要特别提及的是牛绿林牛导,影视编导专业出身的她自始至终参与了专辑的影像制作,每一集MV,从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到演员表演、执导拍摄再到影视后期、剪辑,几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留下了她的影子。专业的要求使得专辑的影像极具特色:《阿依嫫》意外的粗糙感、陌生化的光色增强了时间的质感,童年的记忆触手可及;《故乡遥》对彝族风土人情特别是对凉山美丽景色拿捏的恰到好处,导演对色彩对光线的扑捉近乎苛刻,凸显了怀旧风格;《小叶子》和《命运》的黑白色调处理契合主题,把受众的身心情感拉到一个临界点;《祖先的遗愿》和《生命的荣耀》风格比较接近,而且多变,导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切换、闪回,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说来也怪,Mp3时代的型男索女都不喜欢“撞衫”,但好像挺喜欢“撞歌”——比如在店里淘衫的时候,大家听得全是一样的周杰伦。但凡遇到不通乐理的刀郎艺人们,听似先锋即兴,实为胡拉乱弹唱,也难免附庸一番。相信贾巴阿叁的音乐不至于沦落到这步田地,动听的旋律配上精美的影像,这种对音乐“物”实体的执着让人佩服,时间的质感被细细地打磨,我们仿佛触摸到了时间的动感…… 最近的阿叁忙坏了,专辑的出版发行好比生命的诞生,容不得半点疏忽,毕竟理想的实现形同一场战争,理想集团能否战胜现实集团需要你刻不容缓步步紧逼随时处于战备状态。 崔健有首歌唱到:“我的理想在那儿,我的身体在这儿”。如何把身体从“这儿”搞到“那儿”去,成为人类祖祖辈辈前赴后继的伟大事业。然而,“我的身体在这儿”,你不得不常常受制于“在世”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往往是各种权力关系建构的一张网,相互渗透的权力不断阉割你的身体,让你步履维艰,离理想越来越远。好在阿叁坚持到了现在,说到这些,阿叁一直强调:我现在坚持的一切只是想让我的身体紧跟着理想。 崔健在《像一把刀子》中又唱到:“我身上的权利像一把刀子,要牢牢插在这片土地”。在新浪音乐动画里,“权利”被错打成“权力”,真是个有趣的错误。 阿叁就是这把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