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小凉山彝族特色的音乐专集《佳支依达且别啦》经过两年多努力终于面世。峨边彝族自治县有关方面为该专辑举行了首发仪式,并将作为“县舞”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据介绍,这在大小凉山地区尚属首次。 在彝语中“佳支依达且别啦”是“峨边欢舞”的意思。早在2007年,为加强“打造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建设步伐,峨边县便组织创作人员收集整理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元素。2008年4月,专辑正式开始创作,收录了《甘嫫阿妞》等9首曲子。创作人员先后对专辑进行了10余次修改,当地邀请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凉山州歌舞团月琴演奏家陈一沛参与演奏。 近年来,峨边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掀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彝族文化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几乎涵盖了语言、服饰、建筑、节日、信仰、习俗、生产生活等方面。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立足县情,按照“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重、开发特色人文景观与展示自然生态景观相融、保障公共文化事业与培养文化经济产业共进”原则,加快推进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建设。经过精心打造,2007年3月,第一部表现彝族特色文化的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在乐山大佛剧院首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剧是第一部表现彝族民间史诗的音乐剧,是第一次用音乐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艺术的舞台作品,也是第一次把小凉山的地域文化推上艺术舞台,是乐山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更是峨边文化建设的奇葩。“彝组合”,走出峨边、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央视舞台,文化新人不断涌现。举办了以赛歌、赛乐、赛装、赛美、赛舞为主要内容的“甘嫫阿妞艺术节”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是拉开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弘扬的序幕。峨边已全部注册了“甘嫫阿妞”在文化品牌方面的所有商标。成立了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启动彝族文化研究工作。在县城中心塑起了甘嫫阿妞铜像,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黑竹沟沿线进行彝族特色文化展示。群众文化如火如荼,文化组织不断涌现,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摄影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夕阳红艺术团、黑竹沟艺术团、毛坪山歌协会等10余家民间文艺团体扎根峨边城乡,为峨边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部分来自峨边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