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的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使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舞蹈《葫芦笙舞》和壮族曲艺《渔鼓说唱》等得到有效的保护及传承,西畴县鸡街乡采取五条措施认真落实。 一是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积极出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性文件,形成工作长效机制,将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保护工作立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保存好原有的文化生存环境。在民族集中的村寨(曼竜村、下坝村)倡导用民族语言交流,营造良好的民族语言环境氛围。在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曼竜小学)建议将民族语言列入课堂教学,将《葫芦笙舞》引入课堂教学并适时推开。 三是保护好现有的民间老艺人,使其身心愉快健康长寿。定期走访慰问,在新农村建设、小水窖、沼气池等项目建设中给予政策倾斜。对其培养的传承人按人数分别给予奖励,有效克服传承人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是重视挖掘、拯救、整理民族民间文化和积极培训农村业余文艺爱好者,为他们提供文化所需的硬件、软件等配套设施,加强农村业余文艺对伍建设。 五是在国家法定假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组织活动,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异地交流演出,为他们可以展示民族民间文化价值和风采的场合,拓宽其影响面,调动业余文艺队伍的积极性,让广大民众充分享受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乐趣,自觉形成保护意识。截止目前,全乡共举办了两届以曼竜荞菜节为依托的“鸡街乡民族民间文艺展演暨欢乐节”活动,共有来自全乡各村及县内外的30余支文艺队前来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