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把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作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大事来抓,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7年以来,大姚县政府根据省、州党委政府的部署,对全县人均收入在924元以下的散居杂居少数民族自然村基本生活条件,住房、温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结构等状况进行调研,在铁锁、三岔河、湾碧3个乡镇确立21个自然村作为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村和杂居项目建设。 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杂居项目建设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建设”为主,创造性地整合了农田水利建设、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文明村建设等几个方面的资金,重点开展围绕新农村建设“抓五改、治五乱”,推进道路硬化、民居改造、产业扶持,建设彝族文化广场、文化室和发展民族服饰、民族饮食业,实现了村容美化、道路硬化的目标,并列入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考核落实。专门成立了大姚县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示范村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监督管理,邀请规划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研讨论证,高标准制定了《大姚县民族团结示范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为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在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组长会议和村民大会,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征求群众意见,完善工程建设监督措施。为确保工程建设经费使用的公开性,增强透明度,切实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开设了专项账户,严格账务管理办法,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使用,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业务由县民委指导,项目经费使用接受县民委、县财政局、县民宗局、乡镇政府和全体村民的监督。 几年来,大姚县共投资315万元,完成4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15个杂居项目建设,实施民房改造1240户,完成人饮工程2个,开挖水窖6个,架设饮水管道13000米、修复水沟1100米,解决了350户1100人的饮水问题,修建村组道路2条3公里,村干道硬化19条21公里,修建民族文化活动室19间、活动场所19个、公厕22个,建设沼气池和节能灶360户,扶持核桃产业发展300户,扶持畜牧业发展40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9期,使6800人走上了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