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学者档案 查看内容

曲焕章

2080 0 2009-11-1 21:23 发布者: 沙玛阿布

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

  曲焕章(1880~1938)字星阶,“云南白药”创始人。出生在江川县后卫赵官村,后迁居通海、昆明。

  曲焕章7岁丧父,9岁丧母,和12岁的三姐相依为命。1892年,到姐夫袁槐家学伤科。后自己配制白宝丹和其他伤科药方,开始行医。1898年,就医病人日益增加,曲焕章自采药材,与妻加工配制白药和其他伤科用药。1914年,经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集大成始创“白药”。成为江川、玉溪、华宁等地有名的伤科医生。

   1916年,经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白药列为优等,允许公开出售。1923年,曲焕章任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唐继尧赠“药冠南滇”匾额。1930年至1931年,曲焕章请曲靖清末举人周松年代笔,编著了《曲焕章草木篇》一书。1931年,在昆明金碧路扩建"曲焕章大药房"。1932年至1933年,又编著《曲焕章救生录》一书,并以曲焕章大药房的名誉出版。1935年5月,蒋介石在云南省省政府接见了曲焕章,
  
   曲赠送了500瓶“白药”给蒋,蒋亲自为曲题书了“功效十全”的匾额。1937年9月,云南各族人民欢送国民党六十军抗日将士奔赴前线,曲焕章出自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之心,自愿为抗日贡献一份力量,慷慨地拿出三万瓶“百宝丹”赠送给六十军全体官兵。

  1933年至1937年,“百宝丹”在省内外、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和国外设有分销店或代销点,远销港、澳、东南亚各地。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中央派人接往重庆,因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所用,拒绝传授药方,于同年8月在重庆被害身亡,终年58岁。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虽为大后方,但也同样感受到了战争的硝烟。
    
  1938年的一天,一辆小车在昆明金碧路曲焕章的百宝丹大药房前停住,车上走下两名宪兵和一少尉军官。他们带来了重庆政府的特别使命:任命云南白药发明者为后方医院的院长,并受国民党高等法院院长焦易堂的邀请,去重庆共商大业。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能为抗战尽匹夫之责,曲焕章不禁喜出望外,当天下午就辞别妻儿,启程上路。哪料想,这一切都是重庆政府要他交出“百宝丹”秘方的诱饵,并且自从到了公馆就被软禁起来,不交秘方就别想活着回昆明。已是花甲之年的曲焕章,又气又愤,他抱定主意至死也不交出秘方。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曲焕章强坐起来,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那专门用在谨访假冒百宝丹仿单上的印章,一根接一根地划亮火柴点烧自己的印章。火光一闪一灭,仿佛映照出曲焕章创制云南白药走过的风风雨雨……

   曲焕章是云南江川人,清光绪年间生在一个农民家里,读过几年书。10多岁时,遇连年饥荒、瘟疫流行,父母相继去世,他投亲靠友,帮做农活度日。不知不觉,曲焕章长大成人。为闯一条生路,他先后为通海酱油商做过零担卖户,将江川、通海的汉家布卖给哀牢山一带少数民族的卖布人。然而卖布不久,曲焕章身染重病。一天,他只身来到滇南建水县城,突然人事不省,昏死街头。这时他刚16岁。
    
   正当曲焕章举目无亲,坐以待毙的时候,一位民间草药医生正好路过,立即解囊相救,这偶然的相逢成了曲焕章一生中的转折。病愈之后,他深深体会到无知与疾病的痛苦,立志学医,遂拜老人为师。

  老草医常年奔走于山野岭谷之间,对各种草药的性能了如指掌,还总结了许多秘剂。曲焕章虚心学,敬师父如同自己的亲生父亲。20岁时,曲焕章便拜别师父,回到江川独立行医。滇南地势险恶,多高山祟岭,成群结队的马帮旅客终年来往于原始莽林小道之上,极易被猛兽伤害,留下终身残疾。

  为了解除受害者的疾苦,曲焕章开始了止血活络,接骨生肌的药物研究和探索,立志要配出一种收效神速,用法简便的良药来。在一位百岁老人的指引下,曲焕章找到一种专治刀伤口的草药。这种草药山间稀有,开着美丽的白花,生长在高高的悬岩之上。

  一次,曲焕章看到一只山融衔些草根茎和入水边的粘土中,然后涂在断腿上,如此往返于湖畔和草丛间,直到完全“敷好石膏”为止。动物的“自我医疗”本领,使年轻的曲焕章意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奥秘,而药材的广阔天地就在这无穷无尽的神奇自然之中!一次采药中,他见到两条大蛇撕咬搏斗,一条斗败,温体鳞伤,钻入草丛中,不久便止住血。曲焕章到那草地上认真鉴别,发现了一种创伤良药。又一次到野牛山采药,见猎人为一只被兽夹打伤腿流血不止的小老虎上药,药到血止,效果神奇。曲焕章拱手请教,猎人爽快地告诉他用的药叫“独钉子”,说完就在屁股底下的草丛中拔出两颗给他,他兴奋地连声说:“奇药,宝贝!”

  曲焕章还仿效传说中的“神农氏遍尝百草”。一次,他服用“迷草”,曾被麻醉了一天一夜才醒来。经过整整10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1908年,他30岁的时候,正式配制出《曲焕章白药》。这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名言:“三十而立”。
    
  白药的问世,给穷苦百姓带来了治病救人的福音。有一回,曲焕章挖药路经彝寨,见一7岁的男孩从高房上摔下,家人认为小孩已死,放声悲哭。曲焕章立即解下药囊,把白药一点一点地灌到孩子的嘴里,然后,又为其按摩接骨。半个时辰后,孩子奇迹般地活了过来。3天后,更大的奇迹出现了:小孩不仅完全康复,而且又能爬到房上去玩!消息传开,人们都把白药视为"神药"。

  成名以后的曲焕章,生活依旧十分清苦,在外出治病时,他总是在破庙里栖身。他相信只要有心行善,定会得到神灵保佑。
   
  1923年,云南军阀在滇南打仗,通海住满伤兵。

当时,军医治疗枪伤用纱布塞填,换药时要把纱布拉出来,伤员痛苦不堪,叫声异常凄惨。曲焕章的治法一点也不痛苦,只将伤口洗净,撤上白药,一个月便好。如有子弹在里面,便使用撑骨散,过上些日子,弹头会自己滑出来。伤员们纷纷要求用白药医治。从此,曲焕章名声大振,许多将士身上都常备白药。就在这一年,白药传人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省。
    
   曲焕章的事业开始顺利发展,为增加白药的神奇色彩,他给白药另起一新名“百宝丹”,意思是如太上老君炼丹那样九转百炼而成。1930年,四川瘟疫流行,百宝丹输入四川后大显神威,在全国声威大振。连蒋介石也题词“功效十全”的匾额。曲焕章的资本也渐渐雄厚起来,1931年,他用40万滇币在昆明金碧路盖起有5个铺面的三层大楼药房,专心经营百宝丹。

  白药生产达到顶峰,年销40万瓶之多,香港、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也开设了代售店。并且,这白药还与长征中的红军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呢。
     
   遵义会议后的中国红军节节胜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州,吓得蒋介石慌忙调动滇军前往贵阳保驾。1935年4月,红军趁虚进军昆明。红军似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云南境内,龙云惊慌万状,一面向蒋介石急电报告,一面急令各地驻军增援昆明。在贵州堵截红军的“前敌总指挥”薛岳派副官向龙云索取云南军用地图以便配合行动,并带了满满一汽车火腿和白药。
    
  汽车开到曲靖遇上红军。红军缴获到的那张云南军用地图对红军抢渡金沙江作出了巨大贡献。火腿成了红军的“慰劳品”,而白药,对医疗条件困难的红军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红军指战员收到总部首长送来的白药,激动得热泪盈眶。

   抗日战争中,白药更成了滇军将土的军需品。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六十军将土负伤,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就在这时,因曲焕章不愿把辛劳一生的白药秘方交出,变成官僚买办的摇钱树,而数次入狱,最终还是中计,含很死去。所幸的是,在他最后一次赴重庆之前,他让妻子对佛像起誓:“百宝丹秘方绝不传他人!”而后将秘方内容一一告诉妻子。
    
  自曲焕章死后,市场上假药充斥泛滥,真正的云南白药却卖不出去,“百宝丹”面临生死抉择。而随着1949年12月云南的解放,云南白药迎来了新的复苏。1951年,百宝丹在西南工业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55年,百宝丹月产1万瓶。面对政府对民众百姓医疗事业的热沈扶持,使曲焕章"普济生民"愿望得以真正实现,于是,曲焕章的妻子缪兰英决定将曲焕章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秘方交给人民。当年的《云南日报》刊登了献方受奖的照片,并追述了曲焕章先生悲欢离合的一生。
    
  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关心白药的生产,曾作过3点指示:建立云南白药专厂;设立研究机构;白药原料要由野生变成家种。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建成。1978年,白药产量已达1956年156.8倍,云南白药每年为国家换回数百万美元的外汇。
    
   l979年,云南白药荣获中国优质产品奖。为方便使用,云南白药还增加了囊剂和片剂。研究表明:白药不仅能治各种出血症和胃病、妇科病,并在医治癌症、脉管炎、风湿关节炎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云南白药是祖国丰富药学宝库中的一株绚丽夺目的山茶花,它诞生于中国的西南边疆,却造福于全人类?.

曲焕章与云南白药

曲焕章(1882-1938),彝族,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医药学家,以发明研制“云南白药”著称于世。

  曲焕章少年时,家境贫寒,10多岁便离家,在贩货的马帮中以烧饭打杂为生。一天,他出去办事,忽然腹部剧痛,幸而得到四川道人姚连钧及其弟子杜文远的救助,才得以脱险。于是,曲焕章便拜姚连钧为师,跟从他周游四方,踏上行医道路。

  他们主要在滇东北、滇西北、四川、贵州一带游历。这些地方山多林深,盛产草药。他们采制的草药多用来防治练武中的跌打损伤、伤骨淤血等,主要是外用。数年后,曲焕章的师父姚连钧被武林仇人所害致死。师兄杜文远赴西藏采药,也一去不返。曲焕章只好独身一人返回江川、通海一带,开始独立行医,用自己的医疗知识为人治病。他不仅继承了姚连钧的医药知识,还博采众长,吸收其他人的医疗知识,还学习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兰茂的《滇南本草》等中医药经典著作,在医疗的理论知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已经可以识别和采集数百种草药,配制几十种草药验方。

  在漫游各地行医的实践中,曲焕章非常注意一些古书未记载的民间草药及民间应用这些草药的宝贵经验,并亲自尝试,探索各种草药配合之后的变化与用途。云南彝族有着悠久的医学传统,对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同时,他发现彝人疾病多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生活方式有关。因为当地的人多以狩猎为生,故虫蛇咬伤、跌打骨伤和毒伤烟瘴为多。他借鉴古人经验,又通过自己亲身实验,制作出不少疗效显著的丹、散、酒、膏等各类药品。如虎力散、撑骨散、保身药酒、跌打药酒、止血药、万应华洋膏及最负盛名的百宝丹等等。

  百宝丹即是现在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是一种白色药粉,由三七、重楼、独宅子、麝香等配制而成,因药色洁白,故称之为“白药”。它内外兼治、疗效显著、收效神速、用法简捷、用量少、无毒副作用。即使是在医疗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仍是一种治疗内外伤的理想药品,备受欢迎。

  当时曲焕章生活的云南,盗匪横行,连年战争,兵荒马乱,外伤疾病非常多。由于白药的疗效神速,救治了不少人,名声很大。1924年,曲焕章离开通海,来到昆明开设药铺。因治愈了云南军阀唐继尧部下吴学显的断腿而更加闻名遐迩。吴学显在云南昆明热情宣传曲氏白药,使得昆明掀起一股抢购白药的高潮。曲焕章不久亦被唐继尧聘为东陵医院滇医部主任。唐继尧还为他题字“药冠南滇”,尊称他为“国手”。

  1931年,曲焕章取得昆明市公安局的“药商执照”。1934年,又取得云南省公安局的“药商执照”。从此,白药的制作、销售获得了当局认可的合法地位。并被正式命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简称“百宝丹”。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种类发展到三种: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它们的功用一致,只是效力不同。每种百宝丹有大、中、小瓶三种包装,品种齐全,向国内许多省份销售。

  1938年,曲焕章投资40万元兴建了“云南曲焕章大药房”,以此为中心向各地销售百宝丹等药品。白药的年销售量高达40万瓶。这一时期无论是事业还是财富曲焕章都获得空前的成功,是他一生的巅峰期。

  但因百宝丹的信誉高,销路好,不少人为牟取不义之财,便制作假白药出售。为维护白药的声誉,对顾客负责,曲焕章钻研出一种独特的方法:用1-2粒特制的药片附加在瓶口的药粉中,既是曲氏的特殊标志,又是药力很强的药,专门用于危重病人,还可以保护药品经久不变,有“保险、防护”之意,因此,被人称为 “保险子”,誉为“白药中的白药”、“丹中之丹”。

  然而,好景不长,正值曲焕章事业上顺利发展时,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委员、高等法院院长、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先后两次致电曲焕章,促其赴国医馆任职,企图以此窃取白药配方。曲焕章为防不测,将制药秘方及制作方法传授给妻子缪兰英。1938年6月,他被押送至重庆,由于严辞拒绝了焦易堂的无耻要求,被软禁起来。8月,这位伟大的白药发明家在重庆逝世,终年56岁。他一生努力钻研,刻意求新,为我国的传统医药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曲焕章去世后,其妻缪兰英继承夫志,继续制作经营白药。解放后,她将白药秘方及其配制工艺方法全部献给了人民zhengfu。从此,云南白药得以大量生产,实现了生产工艺的机械化。1971年,国家专门成立了“云南白药厂”。云南白药在医学界大放光芒,为我国民族医药学赢得了广泛赞誉。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