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彝学动态 查看内容

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编译思考(一)

1587 0 2009-10-29 03:05 发布者: 尔古阿古

[提要] 一类模式教育是凉山州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凉山双语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凉山民族教育的成败。教材建设的好坏影响着一类模式教学效果的优劣,一类模式教材中编译难度最大的是高中彝语文教材的编译,要编译好高中一类模式彝语文教材应当考虑好彝族文化与彝语文、古彝文与现代彝语、自编课文与翻译课文、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文体与模块结构、初高中彝语文教材的衔接与提高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一类模式    高中彝语文   教材编译

 

高中彝语文教材的编译是一类模式中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类模式教育的成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的编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曾经参加高中彝语文教材编译的实践者,笔者对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的编译有一些认识和体会。要全面提高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质量,应当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彝族文化与彝语文知识的关系

 

 

彝族文化和彝语文知识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彝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应当是对彝族文化的承载,以及传承和传播,这就是语言文字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一面。不同的民族,其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抛弃传统,盲目地向汉语文教材学习,可以说走的不是正路。彝族文化在几千年的汉文化包围之中始终能保留并得到完整传承,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彝语文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具有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特殊性,以及文化的个性,这并不是故步自封,不求上进。语文教学需要科学化,但是必须还要强调民族化,离开了民族化就不是科学化。

 

由于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和特殊的人文性,工具性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人文性包括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在教材编译时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既体现工具性,又不失人文性,要大胆编排具有浓厚彝族文化特色的选文,同时还要从练习的设计上去体现彝族文化,教材编译人员一定要有在语文教材中加入彝族文化训练的想法,将彝语文教育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文学。

 

 

二、处理好古彝文与现代彝语的关系

 

 

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语文知识,还要通过语文学习能够阅读和领会古代文献作品的精神内涵。彝族古代文献作品里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在选文时一定要有选择性的收进一些古彝文作品。对于一类模式高中学生来说,对古彝文的阅读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不算艰涩。但过去编写的高中彝语文教材对古彝文的选文类型比较单调,且所选的《勒俄特依》内容过多,层次过深。同时没有能很好考虑到其它的文体,比如《克智》《博葩》《尔比》等丰富的古代彝族文献类型及内容。

 

古彝文与当代彝族作家文学是有很大区别的,让学生接受古彝文熏陶是高中彝语文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不能缺少对古代彝族文献作品精神内涵、艺术特点和古彝文字词的讲解。古彝文相对比较难一些,那就要考虑先后的难易程度,古文献的成书年代以及文章的长短等等,比如《妈妈的女儿》《幺表妹》《阿依阿芝》等女性文学的成书年代要晚一些,阅读的难度不是很大,而《克智》《博葩》《尔比》在民间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不考虑进高中教材是一个缺陷,这些内容应当不存在选不选的问题,只是在安排先后顺序的时候要考虑周到。

 

 

三、处理好自编课文与翻译课文的关系

 

 

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建设需要创新和突破,但不必对以往的教材全盘否定。彝语文教材应保持相对的稳定,应继承以往教材中好的东西,把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合理的、有效的东西保留下来。正确处理自编课文与翻译课文的比例关系,这始终是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编译者不可回避而且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特点决定,彝语文教材既不能偏重彝族语言文化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外民族优秀文化的引入,也不能够眼里只有世界没有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对高中汉语教材中体现汉语言特点的课文要大胆放弃,保留时代性较强的课文,以优秀的当代彝族作家文学作品来替代汉语文学性强的课文。对于自编课文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层次性,这是以往的彝语文教材处理得不是很好的地方,当然也由于当时可选的彝族作家优秀作品相对较少的原因所致。近十年来当代彝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出版了不少,其中有一些是比较优秀的,教材编译人员一定要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广泛涉猎当代彝族作家作品,包括彝族作家用汉语创作的作品。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进行节选,对用汉语创作的可以进行翻译,对作品本身比较优秀但不好编进教材的可以进行改编,只有这样,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的选文才能更加丰富。一套好的彝语文教材,应该是几代甚至许多代教材编译者编译经验的积累和编译智慧的结晶。

 

 

四、处理好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的关系

 

 

汉语高中语文课程有必修与选修之分,而一类模式没有条件编写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套教材,高中彝语文教材只有认真处理好选文中精读课文与泛读课文的比例关系,才能达到既要完成新课程标准,又需要增加学生阅读量的目的,在编译一类模式高中彝语文教材时,既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的相互衔接,又要注意两者的不同特点。精读课是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基本学业,要立足于共同的基础性,主要着眼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探究性学习”诸方面浅层次的铺排,使全体学生在彝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因此,精读课的内容一定不能太多、太难。高中新课标规定,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安排四至七个选修模块的有关课程。因此,在编译高中彝语文教材时需要设置相应的泛读课文,主要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古彝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大系列上进行深入开掘,使不同学生在应用性、审美性、探究性的目标上各有侧重地发展。泛读课文在内容上应该编得更专业一些,更深入一些;在难易程度的处理上,要注意与精读课文的衔接,同时要循序渐进;在形式上更灵活一些,更活泼一些。

 

泛读课文与语文知识训练的安排也同样要注意兼顾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精读课就只管基础性,泛读课就只管选择性。把基础性和选择性机械地割裂开,把精读与泛读的功能截然分割开,会造成精读、泛读不相容,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把精读与泛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不要把泛读编成课外阅读选文的形式,或者编成文化普及性的选文。泛读课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文同样应该符合教科书编写规范要求。而且,由于泛读是让学生自己选择的,选文更应该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