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文于一九八O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后,发展很快。并对彝族的发展和彝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今它又在向新的台阶攀登。在原彝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规范,促进了彝语规范化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彝族人民思想意识的增强,文化素质的提高等因素,人们对彝文的书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渴望得到彝文书写艺术的欣赏。而彝文的书写又确实具有艺术性。因此,促使彝文书写研究者,向书写艺术方面进行研究。 下面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彝文书写所具有的艺术性谈几点认识和见解: 一、彝文的起源与书写的产生 彝文原有的文字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有许多专家和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还无定论,也缺乏可靠的记载依据,根据传说,说法也难以一致。但彝文是自成体系的古老而悠久的东方文字,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之一。彝文在发展过程中,借用了不少六国系汉文与后世的真草作为书写符号来表达彝语的音节。也与近代出土的陶文有渊源关系,因此,彝文的起源问题还无定论。 远古是没有文字的,是靠语言来交流思想,靠传说转述来积累知识和记事,后来由于此法容易走样,故创造了以实物记事的办法。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又创造了以图代物的记事法,最后将复杂的图进行简化,于是产生了文字符号,产生了最初的文字,我们彝族文字也是这样产生的。 在彝族传说记载中,将彝文的创造归功于一个人,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并非是一人、一时、一地所创造的,彝族文字也是彝族劳动人民共同的伟大创造。 书写是自文字产生之时起就有了,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人们不断向书写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和规则,并对书写产生一种美的意识,这就包含了“书写的艺术”也就是彝文的书写艺术,所以,书写的产生必然联系到文字的起源。而书写艺术是从书写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当初的书写也是有一定要求和规定的,如果没有,任人随心所欲,各书己字,那么,在当时就无法通行,也就达不到交流思想的目的了。只是没有文字记载和可靠的历史依据吧了,然而,形成书写的艺术又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书写艺术的发展是与文字的发展并肩而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文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同时书写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因此,书写艺术没有更快的发展,直到一九八O年实行彝文规范方案后,彝文书写艺术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彝文的造字法 彝文的造字法大致分为:象形、会意、指事、通假四法,其中以通假为最多。 1、象形。是彝文造字成形的最古老而广泛运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许多表名称的文字符号就是“描摹其形状”而成。如: 2、指事。是彝文中表示动作,变化的字,如: 3、会意。也是普遍运用的造字法之一,它多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词,用简单明快的线条露出其所表现的意义,如: 4、通假。也称假借,这不仅是彝文的造字法也是用字法,不论词性、词义,只要是同音,就可借用,乃至相近的音也互相通用假借,由此使彝文认读困难,给彝文带来一字多读和一字多音的现象。 彝文造字的对称,不紧表现了彝族的聪明才智,也充分地显示了彝族先民对文字造形艺术的意识和审美观。如 三、彝文字自身具有艺术性 规范彝文是音节文字,一个音节用一个字表示。世界上各国文字的开始都可以溯源于图画,而许多国家的文字都是从表意走向表音的,我们的彝文也并不另外。彝族虽然各地的语音因地方方言、土语有些差异,但文字构造是相通的,它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语音交流思想的工具。一九八O年实行规范方案后,规定了以喜德语音为标准方言区的四川彝文,已成为彝族人民学习文化知识强有力的工具。 彝文是以个为体,排列使用。虽然形体不同,笔画的多少、长短不同,但都保持着个体,彝文字自身成为一种独特的形与体,观其形体各自都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姿态,故有一种艺术的素质,这些都是艺术的条件,使文字自身具有艺术性,我们应将其所具有的艺术性推向新的艺术顶峰。 四、彝文书写具备了书法艺术的条件 彝文书写虽然没有像汉字那样,从甲骨、钟鼎、石鼓等逐渐演变成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但它始终保持着大部分原始的笔迹,自我发展流传至今,为彝族社会生产、生活、文化及记载彝族历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到今天,尽管对彝文进行了部分简化改革,但它依然为社会和彝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服务,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彝文的书写是与彝文的起源密切联系的。事实上,从彝文字萌生时开始存在着如何把字写得清晰、规则、美观的意识,也就是产生了朴实的书写艺术方法,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将其发扬辉宏,而是任其发展至今。 中国汉字书法始终伴随着字体的演变而变化,并未因文字改革而影响书法继续存在的意义,恰恰是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使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越来越芬芳荟萃,丰富多彩。我们的彝文也应该如此。 彝文的书写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可以寻找到独具风格和特色的艺术地位,因为它具有以下艺术因素和特征: 1、奇异的结构形式。彝文是以个为体,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文字,它的造字也基本上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而创造出来的,每个字也各有模样,这就是说:具有天然的艺术可为性和可塑性,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2、历史的陶冶精炼。彝文有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波,但由于彝族人民的需要,长期伴随着彝族人民生存至今。而在生存的漫长岁月里,有不少的行笔者,用自己的慧心匠才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和笔迹,只是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没有汇总成系统和完善的书写艺术与理论,但它具有深奥的探索和研究性,吸引着我们去将之向书写艺术方向发展。 3、特殊的工具效果。彝文字具有书法艺术的素质,一方面是因为有奇异的造形,另一方面有适合书写彝文的竹笔、毛笔等。运用中能够产生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和抑扬顿挫,疏密聚散的笔调,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配上宣纸、墨笔、书写起来更是变化莫测,妙笔生辉,特别是毛笔和硬笔,能创作出其它笔无法书写产生的艺术效果。 4、凝聚的综合因素。彝文书写中有用笔、结体和章法三方面的布局,三者结合得越适当、越协调,其艺术性也就越完善。一幅优秀的书作,以诗、书、印熔于一体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境界,激发观赏者的内心共鸣,迸发出一股强烈的艺术魅力,给人们情趣、雅趣和美的享受,产生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 5、可达到书画映辉的境地,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劳动的结果。 (1)中国画与书法用笔颇为相似,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在画面设置和分部上互相借鉴。 (2)以具有彝族特色的中国画中,书画相映,欣然成趣。一幅具有彝族特色而秀美雅致的国画作出之后,再恰如其分地写上几笔简洁的彝文题辞落款,顿然会给画面增添奇光异彩,共臻佳妙。 6、书写具备了初步理论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书写理论体系,目前它正日渐完善和规范,成为书写者共同遵守的准则,指导着人们书写和创作。 综上所述,都表明彝文书写具有书法艺术性,但书法和写字既是相通,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这就是说:彝文书写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方面是提供社会实用,另一方面是作为书法艺术供人们欣赏,表达美的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