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语言文字 查看内容

彝文书法彝艺术欣赏

1225 0 2009-10-28 22:16 发布者: 沙玛阿布

书法艺术欣赏是人们识别,认定书法艺术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思维活动。要掌握书法欣赏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书法艺术的欣赏。

彝文书法艺术欣赏,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固定统一的标准去欣赏不同的书体或同一书体中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因此,欣赏彝文书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含着相当复杂和细致的内容。观众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有初具基础的爱好者,还有对书法不甚了解的一般观众。各有不同角度,不同情趣,不同感受,不同观点的人来品评,结果各执异辞,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两种见解。

彝文书法艺术的欣赏,有着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是由它不同于别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所决定的,所以,欣赏彝文书法艺术作品,不可能象欣赏其它艺术那样,从具体的客观特象中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辩识等。也不能单纯的为了辩别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概念上的优劣。而主要是从抽象的点画线条,结体形态和章法布局等具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中,从摄掠溶化客观物象和各种美的体态,姿致和情韵的特性中,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意念境界里美妙的享受。

创作者的艺术功底和技巧,对其它学识与才智的素养,情致与灵感等,同欣赏者们的兴趣,领略与评价,往往在感性上产生共鸣,继而转化为艺术的再创造。因此对彝文书法艺术的赏析与鉴评,客观上决定了它的相对性,就是说:书法艺术不存在绝对的全优。

一、外形与内涵

书法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审美表现,被称作是“眼睛艺术”或造型的艺术。所以、不得不先重视字的外在形式。形式因素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重要方面,是诉诸视觉而映入眼睛的第一道环节。如果不具备形式的美,势必削弱甚至失去艺术的观赏力和吸引力。那么即使在内容里有很好的造就,也难提起人们的观切注目。至于书法的外在形式,主要是所选取的格式,在篇章中字与字之间的通达贯气;行、列距离之间的疏密安排;布白与守黑的合适比例;主文与提款的经营与设计等,都要求达到布局舒展,格调合谐,典雅大渡,赏心悦目的精妙程度,也就是整体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从外形到内涵,欣赏要先看大势,审视整体艺术价值,后看细节,详细观察笔力组合。一幅作品从一笔到一字,从首字到行字,从前排到整幅,都是从笔法、字法到章法的连续演练过程,内涵指的就是书法线条结构。线条美的要领是流畅,芷筋包骨,关键在于力感;结构美的要领是间架稳实,体形新奇,千姿百态,不离中轴,富于变化。如果说书法的外在形式要求从宏观到微观,那么内涵要求则应是由微观到宏观,这也是书法欣赏的一条规律。

二、实用与欣赏

彝文书法在艺术体系中,大致分为实用与欣赏两类,实际上存在着四种情况:(一)纯属实用的字体,即排版印刷体。(二)既为实用,也作欣赏的字体,如正楷、行体、隶书和草书等。(三)完全脱离公共实用范围的欣赏字体,即艺术作品。(四)随着时代的转化,失去实用需要,但具有艺术价值的古彝文字体。

三、对立统一美

一切客观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汉文书法史上,有关方面的论述很多。总之,都是论述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有了矛盾才呈现出艺术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但这些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要做到艺术上的统一,使起与伏,向与背等等达到“相应”、“相生”、“天然成妙”这就是“和”,也就是艺术上的平衡,规范彝文书法也并不另外。

彝文书法中,书写直、折、圆、转、弧的变化都很难,在结构中,宽、疏、伸缩,庄雅雄壮也很难,故去短集长,力追古法,自足专家,这些都是辩证的。

四、形式意味美

书法形式是通过线条来表示的,但蕴藏在这种极其抽象的线条形式中的意味比绘画,雕塑更含蓄,因为绘画和雕塑的形式与人所目睹的自然更接近,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书法则相对地远离了自然,属于更高层次有意味的形式。

彝文书法形式意味是表现在:书法线条是书写者对自然、人生的体验和内心的情感。艺术是用自觉思维把握世界,作者对一幅作品中线条的粗细、方圆、用墨的浓淡,用笔的拓恹提按,布局的倚正等各种关系的微妙处理,本质上就是作者心境的展示。

书法作品的意味主要在于作者的修养。书法既是用笔、用墨的技巧,又不仅仅是用笔用墨的技巧。书家与书匠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在书法技巧基础上,作者心中所存放的书道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审美系统离不开欣赏者,作品的意味要欣赏者去咀嚼。一个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把固定的书法线条在心目中变成美丽的自然,优美的舞蹈,流动的音乐,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超前的意味来。

五、结构美

对结构的欣赏,一般最容易注意到结构是否整齐,是否符合于平衡对称的要求。这虽然是结构美的一个基本要求,但书法的结构美不只在平衡对称,更重要的是在平衡对称中又有着多样的变化,而且要看这种变化是否新颖,是否有不落成套的创造。书法结构之难,并不在机械地求得平衡对称,而在多样的微妙变化中求得平衡对称。成功的书法艺术结构,其长短、大小、阔狭、疏密、横直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富有新意的,同时又无不符合于平衡对称的要求,各个部份互相对比又互相照应,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正是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书法家的匠心,看到他们惨谈经营的努力。然而又没有人工拼凑的迹象,其结构似乎自然而然就应该是这样。我们越是反复地欣赏,越是赏得它结构的巧妙。失败的书法结构则不然,它或者是机械呆板的,或者是完全偶然地没有任何计划安排地写下来的,应该长的地方不够长,应该宽的地方不够宽,应该密的地方不够密,如此等等。为了欣赏规范彝文书法的结构美,我们必需要有一种对分寸、尺度,空间分割等和谐统一的敏感。

六、用笔美

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书法家的用笔是否造成了一个实在的体形,这个形体是否达到了“骨肉相称”的要求。失败是用笔平贴、浮漂在纸上、没有厚度、浓度、没有实在的形体感。或骨肉不能相称,有枯槁或浮肿的感觉,这一类的用笔都是不美的。其次,要看用笔是否有美的质感。失败的用笔(败笔)则相反,混沌重浊,浮薄无光。另外还要看用笔是否生动有力,富于活跃流贯的生命感。成功的书法作品都是生动有力的,不是软弱无力的。而生动有力又非单指雄强刚健而言,轻快柔和也是生动有力的。雄强刚健有时会失之于粗野、轻快柔和有时又会失之于软弱,这都是在用笔的欣赏中应该仔细加以玩味的。

七、全幅意境美

在欣赏了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的美之后,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去把握全幅所特有的意境美。一幅成功的作品,都有它贯穿全幅的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而要体会这种美的意境,非常需要有丰富的表现力,有较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有对某一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以及书法家的时代生平和思想的广泛了解,一般地说:能够在全幅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这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表现。至于那些失败的书法艺术,是根本没有什么意境而言。

总起来看,我们对每一幅彝文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大体是这样:

最初从全幅得到一个总的印象,然后是对全幅所体现的美的意境的欣赏,最后是对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的欣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仅有一个总的印象,而没有对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的反复、细致、深入的欣赏,那么就不可能把握全幅的意境。另外,如仅有对全幅各个字的欣赏而没有进一步对全幅意境的把握,那么,这样的欣赏还是不完全的。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