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实用与审美的价值,彝文书法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与动态美在书家大脑中反映的产物,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它是一种净化了的线条美,线条的张弛开阔,笔势奔腾飞舞富有无比的魅力,它以一种抽象,纯粹的形态表现了美学的精化。彝文字是具有生命的形体,因此,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把文字加以美化的艺术。早在彝文诞生时,就孕育了美的因素,其象形文字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这就是艺术造形的基础,也是彝文书法艺术的萌芽。 诗贵含蓄、书贵芷锋、书法之妙、妙在曲折、多姿多态,如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彝文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局部多样与全部统一,构成完美体系,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忽视法度,没有点线运用的法则和前人运笔经验就不可能创作出美的作品。书法创作就是美的追求,传播和创造,先有自己的燃烧,才能感动别人,引起共鸣。书法创作就是心灵的写照,故是艺术美与心灵美和谐的统一。 一、彝文书法美学探索的对象 艺术现象是社会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因此,对艺术的探索和研究成为美学探索的主要环节。但艺术与美学探索及研究范围又有所不同,层次也有所区别。除艺术美外,现实美、自然美也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这种美学已经成为艺术美学所探索的公论,也与彝文书法艺术理论产生了联系。 一门艺术理论和美学所研究与探索的对象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对象都是以追求、向往、表现思想情感为目的,也就是舒发内心世界和情感。但在表现中两者之间既相互包容,相互依赖,又各有侧重,各不相及,正如书法理论与书法美学同样是以艺术本质,内容形式相联系,创作规律和欣赏规律也如此,它们的意义大多相同,但在研究时,对同一课题有不同的侧重之分。 书法美学是对艺术本质、内容、形式作出哲学上的概括,而书法理论却是从生活实际和艺术创作实际的角度去研究。换言之:艺术理论是对本身的艺术规律作研究,而书法美是艺术的哲学属性。总之,书法美学所探索的对象是书法艺术理论中理论性最强、最富有哲学意义的命题,由此,彝文书法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1、客观研究彝文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存在的各种形态。 2、主观研究艺术反映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 3、探索艺术构成的创造及欣赏规律。 4、探索艺术美的历史发展课题。 二、彝文书法美学的思想基础 文字书写自文字诞生时就产生了,然而书写的艺术是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书写艺术随着人们对艺术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指引下产生,因此,笔者认为彝文书法美学的思想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一是书写的笔画线条组合,排列及结构的变异;二是创作本身的意识深化及多层次的内涵。离开了这些去谈彝文书法美学思想是不贴切的;离开了这些去谈彝文书法艺术美也是不准确的。在彝文书法的笔墨枯湿,浓淡和结构的疏密挪让中,线条的纵横弛骋间,表达了创作主体的情感意绪。 书法是视觉艺术,视觉范围内的那些线条变异,是我们研究的对象,那种脱离文字的书法,并不是我们追求的艺术美,更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离开文字的书法何谈线条美呢?书法与书法的内容也常常溶为一体,通过结构疏密,线条轻重,行笔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舒发自己的意境。 学习其它科学,对彝文书法美学思想基础都有潜移墨化的作用,我们应该多学习其它科学和艺术为书法美学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历史根源,开辟新境,不能过早地形成一个审美心理定式,把握书法美学的思想基础去探寻创造意境,这才是彝文书法艺术的图新。 三、彝文书法审美价值 古彝文中繁体字重多,特别是彝族毕摩经典中变异字特多,据传说:书写者的变异字越多,其内容就越深奥、贵重。此类字体人们称《 ꀘ ꐆ 》即“变书”,还有一种说法,就是《 ꀙꐆꉐꑋꊏ,ꀙꃅꀋꃷꎵ 》即:一百二十种变书。这类字体使书写繁简相配,疏密强弱相兼,构成书写章法及格调美和形势美。变书的含意与彝族古人的书法创作无关,但人们一直将之识为一种狭隘的东西来理解。其实“变书是各家毕摩为了家传之宝不易外传,使他人难以辩认而创造的字体”,笔者认为它不仅如此,还是一种书法艺术创作,只是没有人去研究和拓展而也。 彝文“变笔”也有严格的原则,一般在不破坏原貌主体笔画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字形变得更有艺术魅力。当然它并不能代表彝文书法,确属于我们祖先寻求字形美的彝文书法艺术的一线索影,有助于我们对彝文书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彝文书法实际上早已在彝族民间广泛存在,有很多毕摩的经书已制成了卷,边埏上还制作有精巧的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甚至有部分毕摩会集在一起,将各自所创作出的书法艺术拿来互相攀比,以此达到学习和交流。人人都有赏美的本能和一定的审美观念,这是不可否认的,由于书写者们审美心理的产生,于是出现了彝文书法艺术,同时产生了书法审美的价值。 近十年来,用毛笔进行彝文书法创作,已进入奖赛舞台,特别是一九九0年出现在亚运会的亚运村以后,开始被国外友人所喜爱。并进入英、德、美等国际。四川彝文实行规范方案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国家民委曾组织过全国性的彝文书法展览。地方性的书法展中也常常有彝文书法作品参展,其结果看来是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真、行、隶、草等新的书体。彝文书法的发展前景是广泛的,也充分显示出作者们毫无约束,大胆创新,用章法格式,随心所欲,为彝文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子。 四、彝文书法审美也需要理性认识 彝文书法作品虽然是定型的客观存在,但人们的审美心理确不是定型不变的,人们的审美活动,既反映审美对象的存在,也作用于审美对象的发展。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审美心理,要求、对书法的发展是消极的,只认为不能正确或不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出书法艺术成就的实际,因而难以促进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 书法是随时代发展的,书法艺术审美心理也随书法现象的发展而发展。个人的审美观点,意识是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已形成的思想、观点、意识可以成为判断书法艺术高下,推动书法向前发展的积极因素。但也可能曾经因为它起到过这种作用而被人们当作绝对正确的东西,并将之绝对化。故与发展着的时代需要脱节,成为影响书法发展的消极因素。 对彝文书法艺术的学习,刚开始人们只知道前人创造的艺术被自己合用吸收,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前人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部分进行综合的应用。欣赏不能创造书法艺术,但能影响书法艺术创造。因此,在当前突飞猛进的大潮中,彝文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应该有大发展,审美的理性认识也应在书法发展中起积极推动作用,但也要防止因自己的错误影响艺术走向小、弯、窄、错等路,要做到这一点,审美心理必须具有理性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