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语言文字 查看内容

彝文书法与《爨宝子碑》的渊源

1229 0 2009-10-13 18:19 发布者: 沙玛阿布

    自彝文字产生的那时开始,彝文书法艺术也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文字的书写自产生之日起就温含有一种艺术元素,这种艺术元素在人们长期的书写应用过程中,被人们美的意识所发现,并将书写者美的意识、思维和文字温含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并应用到文字书写上形成了书写的艺术。彝文书法艺术目前还无法知道在历史上经历了多少个春秋,也不知道与其它民族文字和艺术有多少渊源。但至少说与汉文书法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中。在这里我把彝文书写和《爨宝子碑》的书写作一个比较分析。

    首先说说《爨宝子碑》的历史背景。根据文宗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于今曲靖的《爨龙颜碑》记载,爨氏的先世本是楚国令君子文之后,班固之裔。后来因种种原因“迁运庸蜀,流薄南入”,并逐渐统治了整个南中的彝区,再后来,又因与彝族通婚而自觉接受彝族文化生活习俗。

    爨氏统治南中400年,后称“爨人”。爨氏所统治的居民中,彝族是主体民族。因此,爨氏势力的扩大就是彝族势力的扩大,爨氏势力的发展就是彝族势力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历史上彝族也称爨人。“爨龙颜碑“刻立于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在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出土于今曲靖杨旗田,该碑的出土震动了金石书法界蜚声海内外。碑记: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以爨琛为交州刺史;霍彪为宁州刺史。到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建立太守岳、彦隆晋把霍彪缚送到晋朝,于是南中就被爨氏所独霸。

     任何一种文化在任何区域的流传,都离不开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学,对于文字的书写当然也并不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爨宝子碑》出现在彝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因此,二爨碑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是爨文化的结晶,也是彝文化的结晶。从二爨碑的形势、书法及碑文看,内容赋于彝人多元文化心理和气质,使爨文化具有不同汉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标记(黑格尔)等;也具有农耕民族严谨务实的文化心理,又具有游牧民族粗犷奔放的彝族之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爨碑艺术。二爨碑没有留下书写者姓名,至于出自何人手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是久居爨地汉化或彝化程度较高的人所书写,并非是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从“远道请外地人所写”,其理由很多。

一、在二爨碑前有《孟孝琚碑》、孟孝琚是三国初年孟获(彝族称阿武家)的祖先。《孟孝琚碑》根据考证为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 年)所立,是汉文碑,出土在光绪二十九年(1901年),今昭通城南的白泥中,碑文书体表现为成熟的汉隶特征,颇见篆情和曲动的书意,但没有爨味。这就说明该碑纯属汉文化的产物。而二爨碑与《孟孝琚碑》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从年代上也晚了两百多年的时间。这就说明:二爨碑不仅是爨人所书写,也是彝汉文化溶合的成功之作。

二、西汉铜铸擂体(永传祖祠手碓);西汉“螳琅山统辖手印”;汉代一字格青铜剑“虎字”;汉代铜凉壶足圈铭文“水器”“又古”;毕摩传世骨卜等都出现在(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之间。其笔法中“善用曲”的特点可在其后的二爨碑笔法中寻找到,并成为二爨碑笔法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不会是巧合。应该是与二爨碑的书写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二爨的书写是彝汉书写溶合的结果。

    三、中国书法在汉代才真正进入“艺术的自觉”时期,这与汉文化传入爨地的时期相同,这一历史的稳合使历史意味更加深远。《宝子》的书写者写笔画繁的字时任随其大,写笔画简的字时又任随其小,还出现了许多增、减笔画的别体字,这正是古彝文书写中所具有的特点。
 
    四、《宝子》碑在书写形势上明显成三段。第一段(序辞)结构纵逸,体势浑圆、活泼多姿、点画曲中有直,善用曲、多隶意;第二段(正文的前半部份和碑额)是前后两段的中介和过渡,兼有两段的风格特征,似隶非隶、似楷非楷。在对立面的互融互补中,既含篆情,又有隶意,有不草而使转纵横之妙,这就是《宝子》的精化部份;第三段(正文后半部份及尾部题款)结构紧敛,体势方正拘谨,点画多方折,顿挫,少曲致,多楷意,这些书写的形势和彝文经书中书写形势完全相同,笔法也包含了很多彝文书写笔法。

    五、彝族不论写什么都不留自己的名字,在书写上只叙述当时书写的过程和情景作落款。清朝以前所有留存于后世的古籍、流传于后世的事迹和优秀作品、毕摩经书等都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也没有传抄者的姓名。二爨碑也具有这个特点。一九八二年发现的《老虎山岩画》和《金子洞坡岩画》中的笔法也善用曲。二爨碑的书写大小无规则,有的悬殊三、四倍,这也是从古到今彝文书写所讲究和运用的特点。

    综上所述,足以证明,二爨碑的笔法是彝汉文书写笔法融合的结果;是彝文书法的一线索影,也是二爨碑被中国书法史誉为“正书古石第一本”“海内神品”、“愧宝”等称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更是彝、汉文书写笔法融合成功的精华。因此,我们研究彝文书写、笔法应该从研究二爨碑笔法开始。

    彝文书写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是其发展却盛微。从历史的各个时期看虽然有很多变化,但没有哪个时期的彝文书写艺术是发生过巨大变化的。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彝文书写艺术随着彝文的发展逐步得了快速发展。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