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普曲浩姑》和《祭伐祖灵筒木经》的笔法开始研究起彝文隶书技法。至于彝文隶书与汉文隶书有无渊源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想肯定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因为文化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彝族居住在云、贵、川及广西等地,过去由于千山万水的阻隔没有多少文化的交流,于是各地文字和对文字的书写都有一定的差异,又正因为这些差异,使彝文书写的艺术产生了各具特色、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使彝文书法研究更有价值。 一、规范彝文隶书写法特点 规范彝文隶书的产生是在九十年代初。通过提倡彝文书法以后,对《普曲浩姑》等古籍笔法的继承和发展,并借鉴汉文隶书的写法所产生。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创作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规范彝文隶书写法特点,供初学者在学习中掌握: 彝文隶书一般较扁,多以横势、笔画横向开展,如: 等字。隶书笔画采取分势,左右笔画往往是双向发展,如:“ ”字,若相背自然形成内紧外松的体势特点。 (一)、蚕头、雁尾 彝文隶书最大特点是:1、横画的起笔处,如似蚕头仰起,如:“ ”字收笔处有似雁尾尖的形壮,在主笔的笔画上,更为明显。2、主笔要写出蚕头雁尾,如:“ ”等,这就是彝文隶书的标志。由于蚕头雁尾的形壮,笔画就有了波式和弧角,使彝文笔画更富于变化,形态更加多姿,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二)、笔有轻重,画有粗细 规范彝文隶书的笔画有显著变化,用笔有提锋、按锋。因此出现了隶书的特点,有的笔画要夸张这个特点,有的笔画要显现出主笔的浓重有力,有的笔画要轻盈细小,这样的书写就更能显出规范彝文隶书的古朴、庄严、舒展活泼的艺术特征。 (三)、藏头露尾,中锋行笔 规范彝文隶书的各种笔画起笔都必须是藏锋,这就是起笔处不露锋芒的原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逆锋落笔,即:所谓“俗下先上,俗左先右”的写法,逆入后要平出,也就是中锋行笔。笔毫平铺后,主毫在笔画中间运行、不走则锋。在收笔处,也要避免锋芒毕露,特别在露锋收笔的笔画中,如:“竖末、折竖末、斜竖末”的收笔处,也要轻轻原路回锋或空回用笔,这样能使笔画显得丰满圆润,储蓄劲健。 (四)、运笔有方也有圆 规范彝文隶书由于笔画的变化,在运笔上有“方、圆”技巧的运用,有以圆笔为主的,也有以方笔为主的,但大多数是以方圆兼用。在临习时,要多注意用笔的方圆变化。一般来说:“圆笔”的起、收、转折处都不露棱角,起笔时用“裹锋”转笔(笔锋不散开而逆转);收笔时,多用转锋和衄笔(转角处不用顿笔)。“方笔”的起、收笔多用折锋,即:“折以成方”。转角处多用顿笔,即:“方用顿笔”,使笔画出现明显的棱角。“方圆兼用笔”,使笔画更能多变,呈现千姿百态。 (五)、笔画形态要善于变化 规范彝文笔画大多是对称的,而书写隶书时采取分势,但也要注意部分笔画的对称关系,这个对称关系就是对称与变化的组合关系,在笔画形态上,力求避免姿态重复,以防呆板。 在汉文隶书中有“蚕不二设,雁不双飞”的讲究,意思是一个字的几笔横画中,不要出现两笔“蚕头雁尾”的横画,这就要求书写者避免姿态重复。蚕头雁尾虽然是隶书的标志,若重复了“蚕头雁尾”的笔画,就会使字显得呆板、单调。彝文字中有不少字,无法写出这种“蚕头雁尾”的笔画,那就不必勉强。既使一个字内有重复的蚕头或捺角笔画时,也必须注意长短、肥瘦、轻重、大小、方圆等的姿态变化。 (六)、行笔时多用涩笔 初学规范彝文隶书,在行笔时注意多用“涩笔”。所谓“涩笔”就是行笔的速度较慢而且有力。本身用笔的“疾、涩”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笔法。即:行笔的迟速急缓。涩能出现各种姿态,疾能使笔画劲健有力。规范彝文隶书笔画的轻重变化较大,而且有很多笔画要求厚重,形态多样,所以要多用涩笔,不可使笔画显得飘浮、单调。 二、规范彝文隶书基本笔画解析 规范彝文字数少,笔画也少。基本笔画的取势无法定论,要求我们去观察、分析、研究用笔方法,掌握书写各种形态笔画的技能和技巧。 在学习和书写中,要注意领悟规范彝文隶书用笔和笔法,不要依照楷书的用笔和写法来书写规范彝文隶书。总之,只追求几个笔画的大致特殊形态来书写彝文隶书或论述规范彝文隶书,不仅会减弱规范彝文隶书独有的艺术韵味,还会阻碍规范彝文隶书的发展。 以下是笔者以常用的几种笔画写法,解析规范彝文隶书笔法的特殊性和突出部份。 (一)、横画 1、裹锋向左上(或左下)落笔。 2、转锋略按、铺锋右行、笔画略向上呈微弧形,要显得有弹力。 3、渐渐提笔收起,但在横笔重复处,要对附笔横画采取平横书写处理。 (二)、竖画 1、裹锋向下 2、转锋向下,锋毫徐徐运行,笔画要直,不要出现明显的粗细变化。 3、稍驻、转笔或衄笔回锋。 规范彝文隶书中的竖画有垂露和悬针的区别,但尾部比较含蓄,少有突然变细或变粗的变化。 (三)、左斜竖 1、逆锋入笔 2、行笔用力均匀 3、回锋收笔 (四)、右斜竖 1、逆锋入笔 2、行笔用力均匀 3、顺锋收笔 (五)、弧画 1、逆锋入笔 2、行笔用力均匀 3、顺锋收笔 (六)、折画 折画在规范彝文字中站有重要地位,其折处形势多种多样,行笔方向也各有不同,而且在行笔过程中随时以一笔书写。因此,笔笔紧接,随时调整笔锋再行笔,使折形成横与竖的连写结合,如此反复地行至末端再收笔。这样写出的折,看起来笔画分离,但在书写中,中间是没有停顿的。折与折之间的连接,主要是用运笔速度,节奏及结构上的要求来决定,既使不连也不可断气。书写中还要注意折处笔画不要向外凸出,即:不要象楷书在转笔处,出现顿笔。 1、逆锋入笔 2、行笔用力均匀 3、左弧回锋收笔 4、右弧顺锋收笔 5、直折书写为弧折或斜折。 (七)、圆画 规范彝文字中的圆画不必强求,但起笔都要采取逆锋入笔,顺锋收笔。在书写中随势作安排。( ) (八)、绕画 1、起笔逆入 2、运笔用力均匀 3、顺锋收笔 4、突出粗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