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字自唐代整理规范以后,至今未曾统一规范过。长期以来,由于历代传书者的改字、误抄等原因,致使彝文字出现了异体字、假借字等,一方面给阅读、翻译、书写、研究古彝文历史文献带来许多困难;另一方面扩展了彝文字的用字、用词等,丰富了彝文的一字多音、一字多意的用字法。事至今日四川、云南、贵州三地的彝文依然形成三国鼎立之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长期没有进行规范的缘故。 彝文在长期的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书写的格式、字体、形式都是多种多样。在格式上有横式、竖式等;在字体上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在形式上也别有风味。目前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彝文古迹有:碑刻、木刻、骨刻、皮字、手抄经书册、木刻印刷书册等等,还有近百年来出现的美术字和彝文书法创作出的新书体。在今天这个社会里,由于受汉字书法的影响,又出现了楷、行、隶、草等书体,丰富了彝文书法艺术,促使彝文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在彝文古籍中最常见的书体是:楷书和行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传抄经文的条件和场景有关,其次是因为形体字在传抄过程中,又具有方便、快速、美观的特性所定。所以,大多数传抄者就用行书体来传抄和继承。如:四川彝文古籍中的书体就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