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认识彝文字的人并不多,能以艺术的态度书写彝文字的人更少,当然懂彝文书法艺术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了,我自己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而也。彝文书法的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彝文书写艺术形成年代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谜,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千百年来彝文书法艺术的存在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让他自生自长、自由发展。从一个角度上说:给彝文书法艺术的规范发展带来了阻碍;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丰富了彝文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古往今来,有无数先民为彝文书法艺术的创造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只是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创作思维、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结构特点和章法结构的论述等。 彝文书法艺术与彝文字一样,自成体系、独立存在、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只是没有理论研究记述流传于后世。在历史的记述中虽然没有古人研究彝文书法艺术的论述,但可以肯定有人曾经研究过彝文书法艺术理论,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历史依据来证实。从现存下来的墨迹和出土文物铭文来看,彝文书法艺术的形成年代很久远,可是其规范发展程度却不堪回首。这主要与彝族居住地分散、家支性文字流传、区域性发展、缺少文字交流、规范发展程度等有关。 从历史的记述上看,彝文曾经在清朝规范过一次。在清朝以前也应该规范过若干次,但没有可以证实的历史记载。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即: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0年期间开始对老彝文做了再次的规范和修改,形成了现在实行的规范彝文。规范彝文在彝区的发展速度很快,从学校到民间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应用体系。规范彝文在当初进行规范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虐到书写笔顺的问题,但确实适应现代科学应用的发展。有人说:规范彝文已经不是彝文了,这种说法很不正常。因为规范彝文确实是以老彝文为基础进行规范而来,只是通过规范以后把文字放置的位置改变了一下,这一改变就违背了书写的一些规律,造成了大家的误解。书写应该随着时代文字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当随时代。要知道彝文书写艺术与彝文的三角鼎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书写的研究只跟文字的结构形式,笔顺、章法、历史、美学等有关,而与文字的异形无关。不论是什么形状的文字都能书写,也就是说书写艺术的发展与研究都必须适应时代文字的发展。就拿我们三角鼎立形式的彝文来说,不论是哪一种彝文,其书写都有可书、可塑、可造性。都与原始的造字和书写方法分不开,这就使文字的书写步入了一个继承、拓展、传承、研究创造思维和发展艺术性意识的过程。这一切都是彝文书写艺术的共性,也是彝文走向统一的根本。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大好形势下,彝文书法艺术确实在不断发展,但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书写艺术规律的不良造字现象,这不仅会误导彝文书法艺术现象,还会阻碍彝文书法艺术健康有序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没有丝毫功底、从不注重继承、凭自己的想象随意乱画出来的所谓彝文书法,其实并非是书法艺术的作品。这些人的作品还受部分人所推从,这就使人难以理解了。字与画虽然出自同源,但并非是一家,这是一个显著的区别,绝对不能把它等同起来看待,必须以历史和事实为依据,将其开拓和发展开来,否则没有任何发展的路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今确实是彝文书法艺术发展的良好时机,我们有必要将所有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们统一到一个认识上来,把彝文书法艺术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应该把彝文书法艺术发展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彝文书法虽然是一种艺术,但与文字起源,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创造等等都有关。这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也是在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失不必再论。我们要仅仅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不断探索、挖掘和研究出彝文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让后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诿的责任。作为一个民族的一种独立艺术,仅仅只有几个人在那里幺吼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群无私的探索、研究和创作者;有一群爱好、欣赏和收藏者;有一群自愿学习、继承和传播者,通过这样一个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彝文书法艺术不断走向辉煌。 彝文书法艺术并非是一种新生事物。当今有不少人的心目中总认为彝文书法艺术是一种新生事物,这是错误的认识。彝文书法艺术的起源很早,只是没有更多的人去探索、研究和发展它而也。有文字自然就有书写,有书写自然就会在书写者大脑中产生美的意识,这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一种自然规律。这种思维使书写不断走向了艺术性,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书写艺术。人们创造文字是为了应用,规范文字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和传承文字,那么美化书写又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是为了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从历史的墨迹中得知,彝文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处处让人羡慕和赞叹不已。古人们的书写创作、工具发明、用料的制作、用笔、工具、环境、条件等等都令人不可思议,这一切的一切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彝文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借鉴汉文书法艺术的部分用笔,章法、理论是正确的,但完全套用汉文书法来对待彝文书法就是一种错误。当今也有不少人在彝文书法创作过程中,完全套用汉文书法来创作,使彝文字原有的造型变样失去了原有文字创造的含义,也看不出民族艺术性。也就是让彝文书写汉化,失去了彝文原有字形的内涵,这是错误的。创作彝文书法艺术不仅要懂得彝文造字的意义、彝族历史、彝族风俗、彝族性格、彝族习惯、彝族文学、彝族语言等等,还要懂得彝文书写规律、笔顺规律、结构特点、彝文造字规律等等,否则表现不出彝文书法艺术的魅力。 有人说:古代没有彝文书法艺术。在历史的记述中确实没有彝文书法这个词,事实上彝文书法艺术一直伴随着彝文的传承存在。也有人说:彝文书法艺术没有发展前景,这就跟彝文的延续有关,也许有一天彝文只能成为历史上存在一种文字,到那时彝文书法也只能成为历史。但我们应该去争取,让它流传得更长一些。书法说简单一点就是写字的方法,说含蓄一点就是书法艺术。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老老实实从基础练起,以深厚的功底为前提,依靠造字、风俗、习惯、性格、文学、创作、特点等来全面构思,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彝文书法作品。否则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根本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还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自以为是。这几年我了解了很多彝文书法爱好者,其中有一部分爱好者的功底深厚、创作独特,各具风格,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长处,还使彝文书法艺术在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但有一部分人却行走在深入学习的表面,忽视功底、自以为是、炫耀自我、沾沾自喜,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走向失败,毫无艺术价值。 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作,而不是简单的随便写一幅出来就是了。在创作作品中含有很多作者的学识、人品、素质等等。这就是常言道的“字如其人”,能达到这个水平并非是几年之功。就算是学得再高,也还得与个人的学识、品德、素质相结合才能应用到字如其人的境界。我希望所有爱好者以有序的步伐、踏实的学习精神、独特的思维步入彝文书法艺术继承和创作,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流传于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