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乡动态 彩云之南 查看内容

彝族文化研究学者汇聚楚雄 专家“把脉”彝州建设 (图)

968 0 2009-8-9 11:47 发布者: 晚归的人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刚结束,全国各地研究彝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们就被接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参加“楚雄彝族文化名州论坛”。会上,楚雄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基地”的牌匾。

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正权介绍,在发展彝族文化名州战略中,楚雄州提出了“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3大口号。目前,正要依托东方人类祖先“元谋人”和“元谋土林风景区”为载体,打造“元谋东方人类祭祖坛”项目;已经建成的“世界恐龙谷”项目,也将启动二期工程,竭力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即将建设的“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项目,将通过展示我国境内凉山、乌蒙地区,省内石林、哀牢山、红河、楚雄地区的彝族民族民间风俗等,使之成为世界了解彝族的窗口。

论坛上,楚雄州还向著名史学家、民族学家、云南大学教授尤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揣振宇,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会长、研究员何耀华,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沙玛拉毅等专家学者发出了聘书,邀请他们成为楚雄州的彝族文化研究员,更好地为楚雄彝族文化名州建言献策。而楚雄州也将成立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下设毕摩文化研究所、彝族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工作进一步细化,从而实现有效研究、挖掘、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精彩观点

让彝族传统服饰活起来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四代:“彝族服饰文化的价值应得到充分利用。五颜六色的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财富,体现了独特的彝族文化、地理、支系等的多样性。”

王四代认为,唯有充分的开发利用,才能真正地保护服饰文化。而这就需要让彝族传统服饰活起来,我们可以进行适当创新,让传统的民族服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他举例说,泰国在开发利用传统服饰资源上,把原本复杂的服饰开发利用,符合现代审美之中,以服装为核心的彝族传统文化的纺织工艺品开发的传统服饰进行改良利用,使之为更多人了解。而要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彝族的传统文化,就可以从传统服饰和纺织工艺方面着手。

造血项目需要支持发展

云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导、教授万永林:楚雄州应有自己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思路,对州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挖掘发展。比如将月琴、铜工艺、根雕、刺绣等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通过业务技能评比等找出能人,挖出好项目进行支持来发展;将斗牛、花灯等具有表演、娱乐功能的项目,通过与旅游结合,来实现进一步发展;在彝族史诗、文字等的传承方面,则建议由政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来实现保护,培养大师,使之得以长远发展;而类似菖河的蜂蜜制作、牟定喜鹊窝酒等制作工艺独特的项目,则建议进行专利、商标的注册实现有效保护。同时,楚雄州还可以充分运用自治州的特点,完善法律屏障,出台相应的法律条规,对州内的丰富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记者 陆敏(春城晚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