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越西县“1.31”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2162 0 2009-2-12 15:20 发布者: 吉乃

2、700hpa形势分析:

   1月28日08时700百帕图上,盆地有一弱切变,我县处于西偏南气流中;1月29日08时700百帕图上,我县主要受较强的偏西南气流控制;1月30日08时700百帕图上,我县主要受偏西南气流控制;1月31日08点700百帕图上,盆地为一气旋控制,我县主要受高原低槽逐渐东移和700百帕偏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详见图5-8。

 

 

 

图片7:1月30日08时700hpa图

图片8:1月31日08时700hpa图

3、地面图形势分析:

   从1月28日到31日地面图形势图上,强冷中心位于新疆东南部到青海一带,形势稳定,冷空气沿青藏高原东南下影响我县。1月28日14时地面图形势图上,强冷中心位于新疆东南部到青海一带,我县与强冷中心的海压差达17.5hpa,冷锋后带有大片的降雪区和负变温区;1月29日08时地面图形势图上,强冷中心仍位于新疆东南部到青海一带,我县与强冷中心的海压差增大达25.0hpa,降雪区和负变温区增强;1月30日08时和14时地面图形势图上,强冷中心位于新疆东南部到青海一带,我县与强冷中心的海压差有所减弱为22.5hpa,冷锋后带有大片的降雪区和-9℃负变温区;1月31日08时和14时地面图形势图上,新疆东南部到青海一带的冷中心有所减弱,我县与强冷中心的海压差减弱为17.5hpa,。详见图9-13。

1月28日20时卫星云图上青藏高原北部到川西高原北部有大片中高云系;1月29日08时卫星云图上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北部有大片中高云系;1月30日13时卫星云图上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北部有大片中高云系;1月31日16时卫星云图上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北部有大片中高云系。但有所减弱。此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北部的大片中高云系从1月28日到1月31日一致持续、稳定东移影响我县天气。详见图14-17。

 

5、500hpa北半球预报图分析:

   从500hpa北半球预报图上可以看出,我县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从欧亚大陆到南印度洋,大气环流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形势有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同时也有利于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两股气流在越西等地相遇,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产生降雪。由于控制两股气流的大气环流都很稳定,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持久战”态势。详见图18-20。

五、本站要素变化及地形影响:

   1月28日本站14时24小时变温为负变温ΔT24=-0.2℃, 24小时变压为负变压ΔP24=-1.2hpa。24小时变湿为负变湿ΔTd24=-0.9℃,本站14时温度T=-0.3℃, 14时气压P=826.7hpa, 14时露点温度Td=-8.5℃;1月29日本站14时24小时变温为负变温ΔT24=-1.6℃, 24小时变压为负变压ΔP24=-1.7hpa。24小时变湿为负变湿ΔTd24=-0.5℃,本站14时温度T=1.3℃, 14时气压P=825.0hpa, 14时露点温度Td=-5.8℃;1月30日本站14时24小时变温为负变温ΔT24=-1.6℃, 24小时变压为负变压ΔP24=-1.7hpa。24小时变湿为负变湿ΔTd24=-0.5℃,本站14时温度T=1.3℃, 14时气压P=825.0hpa, 14时露点温度Td=-5.8℃;1月31日本站14时24小时变温为负变温ΔT24=-1.6℃, 24小时变压为负变压ΔP24=-1.7hpa。24小时变湿为负变湿ΔTd24=-0.5℃,本站14时温度T=1.3℃, 14时气压P=825.0hpa, 14时露点温度Td=-5.8℃。

   从以上本站资料可以看出我县从28日到31日均为一致负变温、负变压、负变湿影响。地面冷空气处于强势地位。

   越西位于凉山州北部。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之间的山区。东邻美姑,南接昭觉、喜德,西界冕宁,北连甘洛、石棉县,县境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53公里,山地占90%,坝地占9.9%。越西境内沟壑纵横,山川南北纵贯,岭谷相间,地势南高北低,北有深深的大峡谷使北方冷空气源源不断的进入我县,海拔最低点的白沙河畔只有1170米,而南边是横桓的小山、海拔约3000米,没有冷空气南下的出口,这种特殊地形使北方冷空气在我县堆积,并使其强行抬升而形成深厚、持续的降水云系。

六、结论:

   由于前期我县气温偏高,暖空气(偏南气流)活跃,而此次受不断(逐渐)东移的高原低槽和从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腹而来的强冷空气和稳定、持续的来自孟加拉湾的强大高空西南暧湿气流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并在我县上空交汇,产生辐合上升运动,加之冷空气的抬升作用和我县的特殊地形的抬升作用,使其形成了深厚的降水云系。异常深厚的降水云系使得我县出现了这场五十年未遇的暴雪和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一段时间来,从欧亚大陆到南印度洋,大气环流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形势有利于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同时也有利于北方的冷气流南下,两股气流在越西等地相遇,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产生降雪。由于控制两股气流的大气环流都很稳定,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持久战”态势。如果追究更深远和间接的原因,暴雪、持续低温的形成,则可能与入冬以来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和全球变暖、我县前期气温偏高、冬干有某种相关。

  彝人(尼苏)部落  彝族人家(吉乃) 随聊公文八股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