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护思路 (一)、加强对彝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要加强对大方彝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大方彝族传统文化的可以分为:文学语言类(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史诗等);动作表演类(民间舞蹈、戏剧);造型服饰类(民间绘画、刺绣);民俗节祭类;科技技巧类(生产加工工艺、漆器);字号品牌类(民族民间商号、名特食品)。首先,要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剧本、舞剧、电视剧、录音、录像制品等形式,如电影《奢香夫人》的拍摄,彝王支嘎啊鲁的传说等,可以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打好奢香故里这一文化品牌。其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制造工艺,对彝族民间文化进行发掘,而又保持原有彝族特色及韵味的彝族、民间工艺品、产品及生产方法等,如“大方漆器”、彝族服饰、陶瓷等及其制作工艺技术,以及现代生产工艺研制开发的民族药、药酒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产品。最后,对一些具有彝族民间文化的民族工艺品、食品、用具、衣物、装饰品以及服务标识等加以商标注册登记,如:具有大方特色的“大方天麻”、“大方皱椒 ”、“大方天麻酒”等注册商标,以大方特有的秀美山川景色以及充分表现彝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像“九洞天”、“玉龙”、“索玛”、“水西”、“奢香”、“支嘎啊鲁”等具有彝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标识。此外,还要加强对一些体现彝族文化特色的仅为单个传人,或者家族中传承下来的一些民族文化产品独特的工艺、绝活、医药配方等的保护。 (二)、建立综合性“彝族文化博物馆” 建立综合性“彝族文化博物馆”一层意思是尽快将那些现存的、不可移动的、具备典型彝族特色又保存较为完整的彝族村寨、彝族文物点保护起来,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抓紧整修,对外开放,再逐步申报为省级以至于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单位,设立保护标志,提高文化旅游品味。另一层意思即是在现存的奢香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建,加强管理。然后进行文物普查,对那些可移动的彝族文物,如彝文碑刻、彝文典籍、彝族服饰、彝族出土文物,以及先民留下的生产、生活工具等,集中汇集于奢香博物馆内,充实博物馆,一者便于加强保护与研究,二者让彝族文物能留传千古,以供后人的参观和传承。另外,必须正视现实,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中,切实做好对彝族文物的保护规划、计划、并将其纳入总体规划或者专项规划中。把该综合性“彝族文化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充实彝族文物知识,努力提高民众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地方法制建设 大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没有相关规章的规定,没有完善的法制,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发展和完善。比如,制定相关保护规章,让这些规章尽快地被各族群众所认知,并自觉地凭借一定的手段保障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抵制对彝族传统文化的滥用和歪曲性利用,并能相关部门切实做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合法地利用相一致,打击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破坏,对彝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给予保护。对大方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地方法制建设的主旨第一,是在于保护这类文化所具有的原始风貌,使其得以完整地传承和发展。第二,还在于维护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群体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因而必须限制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猎奇性滥用或是恶意篡改,使民族的本质遭到误解。 (四)、打好“奢香故里,古彝圣地”品牌,以现实的经济利益带动传承 “奢香故里,古彝圣地”这一品牌来自于大方传统文化的积淀,但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大方彝族的传统文化做得有多好。以前,大方彝族传统文化的衰退,旅游经济发展缓慢,缺乏品牌支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文化仅仅作为历史的遗迹而实施了比较严格的保护,但如不开发利用,将增大政府和居民的负担,而文明一旦失去了前进的步伐,也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死”文化。保护为开发,开发促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应当找到两者利益的平衡点。大方彝族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否则,为数再多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方案、规章,也只是付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大方彝族传统文化虽然在削弱,但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仍然是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但保存完好不等于发展良好。要打好“奢香故里,古彝圣地”这一品牌,就是要摆脱旧的框架格局,与社会发展同步,“逐步建立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模式。”第一,要把大方彝族文化同大方的秀美山川结合起来,在搞风景开发的同时,融入彝族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如倾心打造“九洞天—奢香谷—奢香博物馆—贵州宣威府(在建)—支嘎啊鲁湖—百里杜鹃—油杉河”精品旅游路线,结合彝族居民的分布,在各大景区建设彝族风情体验区。同时,继续主办“奢香文化节”、“火把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市场运作,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第二,要建立彝族区域经济圈,国际化的彝族文化走廊,彝族风情旅游特定的格调、模式,要以市场经济的需要作创新要素来确立大方彝族特定的风格,去粗取精,使彝族传统文化逐渐商品化、市场化。如,大力开发传统工艺品,结合旅游的发展,以现实经济利益驱动其保护与传承,使文化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