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狄马加诗歌中的大爱情怀 作者:阿说比惹
摘 要: 吉狄马加是当代中国具有世界性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倾注着诗人永恒大爱与仁慈悲怜的情怀。品读他的诗歌总能感觉到他的精神的俯瞰超越了故乡、种族、时间与地理的疆界。诗人从自己的民族出发,在自我意识中去抒发他的民族情感,再由此走向世界情怀以及对人类对生命的大爱情怀。这些情怀是吉狄马加诗歌中贯穿前后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民族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本文也将从这些情怀中去品析吉狄马加的诗歌。 关键词:吉狄马加 诗歌 大爱情怀 Analysis of the Big Love in Jidi Majia’s Poems Author: Ashuo Bire Abstract: JiDiMaJia i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 with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world, his poetry is the poet compassion "eternal love" and "benevolence" flow of feelings. Read his poetry, always can feel his spirit overlooking beyond the homeland, race, the boundary of time and geography. Starting from his own Yi ethnic, he expresses his ethnic feelings through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based on this, he expresses his world affection and love for people and life. These affections are mainly themes of his poetry. These affections also reflected his sense of national miss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he times as a minority poet. This assay will also analyze Jidi Majia’s poetry by these affections. Keywords: Jidi Majia Poetry Big love 一、对自己民族的情怀 吉狄马加是一个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来自于他的故乡,来自于彝族浓重的传统文化中之中,而他在诗中也体现了他对这个古老民族深深的爱。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玉石俱下,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更为深刻深层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传统观念、民族文化等。尤其是处在边缘地带的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更大。由于自身环境的恶劣,文化保护传承力度的薄弱和较低的文化意识,使得好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而彝族作为处在中国大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古老的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个彝族人,眼看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被被渐渐覆盖,自然而然会感到焦虑和忧愁,在自觉与不自觉间也会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而吉狄马加作为走在彝族文化前线的人,他倍感责任和使命。因而在他的诗中处处流露出的责任和使命感也更为强烈,笔者认为,这些责任和使命感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民族源头及精神归宿感的追寻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也拥有自己的典籍诗史,《十月太阳历》《勒俄特依》《玛木特依》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彝族的《勒俄特依》中记载了创世的故事,描述了世上万物的来源。然而其上带有的神话色彩和诗性的描述,再加上缺少注解,使这本书中记载的事变得神秘而奇异,使得彝族的族源模糊不清,致使许多人质疑其中的记载。这也促使学术界对彝族的族源进行了各种探讨与猜测,其中以东来楚人说,北来氐羌说,西方外来人种说,土著说这几种为代表。这些说法当然并非毫无根据,当中有根据人种学说来推断的,如西方外来人种说,有根据史书记载来说的,如北来氐羌说,然而这些学说大都弃彝族的文学典籍及民间流说,经书记载等于不顾,却从其它方面来进行推断,如人种特点,汉族史书记载等,因为他们认为彝族的这些记载是巫师臆造的,不可信的。因此,如方国瑜先生的《彝族史稿》就完全从汉族史书中的只言片语的记载来推断彝族族源,并认为彝族是从北方来的羌族的后代。然而作为彝族人,我们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都相信《勒俄特依》上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只是在叙述过程中增加了神话的色彩。吉狄马加在他的诗歌《彝人》中表达了他对以上推断的看法: 有人想从你的身后 去寻找那熟悉的背景 褐色的山,崎岖的路 有人想从你的身后 去寻找那种沉重的和谐 远处的羊群,低矮的云朵 然而我知道 在流动的车轮声中 当你吮吸贫血的阳光 却陷入了 从未有过的迷惘[2]p164 在这首诗中吉狄马加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你们所认为的彝族并非是真正的彝族,你们解开的并非是彝族真正的面貌,只是他的外在的东西。然而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中,我们所了解的也日趋减少,这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迷茫。在对民族踪迹追述的诗《自画像》中,诗人虽然用彝族典型的人物“纺线女人”“支格阿龙”“呷玛阿妞”等来表现了彝族人的面貌,也在诗中表现了彝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然而对于族源,作者并未做描述。因为对族源的认识,作者也是迷茫的。在他的诗《黑色狂想曲》中就表现了这一点: 让我的躯体再一次成为你们的胚胎 让我在你腹中发育 让那已经消失的记忆重新膨胀[1]p39 作者在诗中呼唤让他再一次发育,去寻回那些已经消失的记忆,因为那些记忆在现世中很难寻回,所以作者希望自己“在你情人般的抚摸中消失吧” [1]p39 ,而在他死之时他说“请为我弹响悲哀和死亡之琴吧|让吉狄马加这个痛苦而又沉重的名字|在子夜时分也染上太阳神秘的色彩” [1]p39。这是一种极度无奈和痛苦的呼唤,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东西实在难以追寻,所以作者只能将其寄托于灵幻之中。彝族人的意识里认为万物有灵,人死后灵魂会和祖先团聚,会去一个叫石姆木哈的地方生活,在那里你会看见以前的东西。所以作者希望借此来重现在现实中已经无可追回的东西,所以他说在子夜时分染上太阳神秘的色彩。作者甚至不惜化为一切事物来感知: 让我成为空气,成为阳光 成为岩石成为水银,成为女贞子 成为云母,成为铜 成为石棉,成为磷火 啊!黑色的梦想,你快吞没我,溶化我[1]p39 41 这种痛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在另一首诗《听送回经》中,吉狄马加将这种迷惘表达的更为具体:“要是活着的日子|就能沿着祖先的路线回去|要是这一切|都能做到|而不是梦。”[1]p29然而在吉狄马加的诗中,即便是如此沉重也不失希望,他说:“请为我的民族升起明亮而又温暖的星星吧!”[1]p39因为吉狄马加找到了回家的路,在《身份》一诗中他写道: 因此,我确信 《勒俄特日》是真实的 在这部史诗诞生的土地 神鹰的血滴,注定 来自沉默的天空 同样能让我们,在记忆的黑暗中 而那一条,属于灵魂的路 寻找到回家的方向[1]p245 246 在这里作者肯定了《勒俄特日》的真实,并且在诗中还提到了神鹰的血滴,而神鹰就是支格阿龙的父亲,而支格阿龙是彝族一个创世的英雄,它相当于就是彝族的祖先,很多彝人都自称是支格阿龙的后代。而且作者在这里已经寻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因为他说:“我仍然知道|我的民族来自血液的历史” [1]p245 246。对与一个作家来说,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民族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他写作的来源,也是他的精神支撑点。对于吉狄马加来说,他已不再迷茫,虽然我们并不能真正确认彝族的源流(虽然我们自己一直是确信的),但是吉狄马加已经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因为他确信《勒俄特日》是真实的,就如作者在《身份》中所说: 有人失落过身份 而我没有 我的名字叫吉狄马加 我曾这样背过族谱
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