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民俗学 查看内容

彝族的谱系文化

2008-9-5 19:29| 发布者: 沙玛阿布| 查看: 2985| 评论: 0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全国的彝族人口有800多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与我国相毗邻的越南、缅甸、香港及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彝族居住。据民族学家考证,彝族是一个支系复杂的民族,如阿细人、撒尼人、摩梭人、白族、傈僳族等十多个民族都与彝族有渊源关系。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将人类的演化史追溯到了距今数万年前的人类远古时代,号称亚洲人类始祖的元谋猿人的发祥地就是今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元谋地区,彝族的经书上有记载的彝族谱系可以推算到近200代。 

         在四川境内的凉山、乐山、攀枝花、宜宾、甘孜、雅安、泸州等地、市、州分布着约190多万彝族。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中心,形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区域。这一地区正处于中国的西南,四川盆地南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境内山高谷深,自然风光旖丽,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历史上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封闭的自然状态,因此这一地区居住的彝族的习俗和文化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彝族传承和延续了彝族最为古老的生活习俗,保存了彝族最为完整的文化传统,使得这片土地更加的妩媚动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之下,凉山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凉山举办了以火为媒介的凉山国际彝族火把节,以服饰为载体的中国昭觉彝族服装节,以祭祀为核心的中国美姑彝族毕摩节。浓郁的风情,多彩的文化,神奇的习俗,将世人的眼球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神话般的乐园,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令世人仰慕、倾情。  

彝族的谱系是维系部落血缘的纽带 

     彝族人按其姓氏分为若干个小的部落群体,若干个小部落群体又依照其父系血缘,构成了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群体,这个群体彝族人自称为“伟”(也称“呲伟”或“玛支呲伟”),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彝族“家支”。每个小的家支都有自己的家谱,若干个小的家支,就有若干个小的家谱,每个家谱都按父子联名制,将一代一代人的姓名串在一起,形成一条巨大的族谱链环。族谱代代相传,环环相扣地联结起来,成为一个长长的彝族家支族谱系统。这样的族谱可以上溯到数千年以前各个小家支的共同祖先,及这些有名望的祖先所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无数先辈的分支、迁徙、繁衍和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也记载在各自的族谱体系中。族谱是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的档案,是记录彝族人繁衍迁徙的珍贵文献,也是彝族人探祖认宗,寻亲访友的身份依据。所以说彝族的谱系不仅反映了彝族人的家史,而且记录了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彝族繁衍和发展的珍贵档案。彝族人以口传或书载的形式,不断地延续和传承着自已的族谱,至今彝族人仍然保存着这一文化传统。每家每户每族的家谱族谱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彝族一个无比宠大的族谱系统,这就像一棵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的巨树,每一根细小的根须都联结着粗大的树根;也像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巨篇,记载了从远古神话时代到现代文明时代的彝族发展史。这不仅是彝族民间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宝贵资料。  

     彝族的家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部落群体,这个群体通过谱系维持着部落群体内部的血缘关系,以血缘为纽带,保持着部落的繁衍和发展。彝族的族谱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群体,一个父系血缘的部落群体,产生若干个部落的分支,若干个部落分支又产生若干个更小的分支。这若干个分支和分支系统就构成了一个以父系血统为纽带的较为完整的部落联盟群体。在这个以父系血统为纽带的部落联盟群体中,每个分支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家支,这些分支或小的家支有着共同的称谓,同时又有各自的姓氏,因此,要想弄清这内部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说,陆子有六子,分为六个家支;尼克有七子,分为七个家支;尼里有八子,分为了八个家支;拿马有九子,分为了九个家支。这各大支都有自己的姓氏,不过他们都属于同一个父系血统部落。在每个家支内部又有不同的小分支,这些分支仍然要用分支第一代人的名字为自己的分支命名,以便于与其它的分支区别开来。 

     家支部落有两种重要的活动,一个是“里穆”,一个是“姆格”。“里穆”的意思是祭祖,由于部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一个父系血缘的家支要分成若干个具有姻亲关系的部落时,就要通过举行“里穆”,召集部落,举行盛大的集会,祭奠先祖,通过部落联盟大会举行分支仪式。在仪式上把数个或若干个家支分离,组成可以联姻的部落联盟。在凉山彝族的历史上,古候和曲涅两个兄弟部落从云南进入凉山美姑境内时,就在美姑进行了一场浩大的“里穆”祭祖分支活动,古候向左分支,曲涅向右分支,成为今天四川彝族的共同先祖。另个一个活动叫“姆格”,“姆格”即彝族家支集会。大到发动战争之前的战斗动员,小到家支内部的小纠纷,彝族家支都可以进行家支“姆格”仪式,以此来解决外部矛盾,处理内部纠纷。“姆格”都由德高望重的家支头人主持,各个分支都可以向大会提出各项种建议和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家支大会成员民主表决,形成家支决议。“姆格”主要以反对战争,反对械斗,反对违反人伦道德,反对违反习惯法;鼓励家支内部的团结,鼓励勤劳致富,鼓励礼仪文明。传扬的都是勤劳团结、文明进步,有利于家支繁衍和发展的主题,应该说来对社会都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彝族的家支成员地位平等。彝族有句俗语说:“骑马的家支与穿棕衣的家支一样大”,“家支承诺就如天空的霹雳”。这些都是彝族习惯法所规定的家支内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彝族家支内部不但要求人与人在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而且,家支还必须在部落联盟里边做到诚信是金的道德准则。彝族按代记录历史,按辈份区别长幼。彝族以家谱推算代数,代数少的为长辈,代数多的为晚辈。相同代数的按祖先分支的长次论资排辈,分支时是长兄的其子孙后代也是长兄,分支时是次子或幺弟的其后代子孙仍是次子或幺弟。在彝族人家里作客,一般坐在上方的都是长辈或兄长,坐在下方的都是小弟或晚辈,他们将长幼和兄弟融进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之中。 

彝族神话史诗记载的人类谱系 
 
     彝 族是烈火一样热烈的民族,彝族是烈酒一样醇厚的民族,彝族是大山一样忠厚的民族。彝族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彝族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融于彝族人的风俗人情之中。彝族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膘悍勇敢的英雄主义,纯朴友好待人态度,聪明智慧的创造精神,勤劳善良的生活习俗,无不透射着一个优秀民族所具有的迷人风采。 

     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记载:“天刚分开,地初形成,恩铁古兹在天做祭祀,放了三个灵牌在到地上,灵牌化着熊熊的烈火在燃烧,烧了九天又九夜,诞生了两只小格俄,格俄”又生出了一个傻子叫比博。比博出生后,一代半人高,两代一人高,三代有松树高,四代有杉树高,五代有山高,六代转开花,七代接云层,八代坐得直,九代有天高,十代高过了天,这个庞然大物啊,似动又非动,摇摇又晃晃,奄奄有气息。头顶上住着鸦雀,腰间住着黄蜂,鼻孔里居着麻雀,腋窝里住着松鼠,肚脐上住着喜鹊,月国窝里有鹞鹰,脚板上长蚂蚁。恩铁古兹派神来捉去了头顶上住着的鸦雀,腰间住着的黄蜂,鼻孔里住着的麻雀,腋窝里住着的松鼠,肚脐上筑巢的喜鹊,月国窝上住着的鹞鹰,脚板上生出的蚂蚁。再用冰凌做比博的骨架,用霜做比博的肌肉,用风灌作比博的气,用雨灌着比博的血液,用星星做比博的眼睛,比博还是不能变成人。于是又在地上放了四对竹公竹母上天,放了十个铁公铁母上天,放了十个水公水母上天,天上开始起变化,下了三场大雪,第一场是黄雪,第二场是红雪,第三场是白雪。黄雪、红雪、白雪融化后,衍生了雪族十二子。其中无血的有六种,他们是平原上的草,山坡上的灌木,山顶上的针叶,沼泽地的灯芯草,山崖上的滕类,山脚下的蕨类。有血的有六种,他们是沼泽地里的蛙,水沟边上的蛇,天上飞的鹰,森林里的熊,丛林里的猴,第六种就是人类。彝族神话史诗讲述了地球上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雪族十二支衍生出来的,因此彝族人认为人和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彝族人崇尚自然,尊从自然。 

  



  

     在 彝语中称雪为“吾”,称雪族为“吾则”,彝族人称这个时代为“吾则阿斯”时代,即“雪族时代”。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记载:“吾则阿斯”经历了十一代,他的谱系是:“吾则合是一代,合吾木是二代,吾木毕是三代,毕志平是四代,采维平是五代,平博姆是六代,博姆莫是七代,莫洛底是八代,维史甲是九代,吉特和乌是十代,乌茨里娜是十一代。” 

12下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