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的考古发现,众多彝族经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以及其他民族古今历史典籍资料的整合,经过相当时间的混沌蒙昧之后,彝族历史的本来面目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查阅百部彝汉经典,考察西南彝区社会历史,研究相关彝族文化遗址所得为依据,着重阐述彝族及彝族文化产生、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轨迹。
一、彝族起源 (一)彝族是元谋人的后裔之一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人类思维得到空前解放,人类起源的观点逐步多样化,有“猿人进化论”、“海豚进化论”、“恐龙进化论”、“外星人播种论”等等。虽然“类猿人进化”有可能不是地球人类的唯一来源,但迄今为止,证据比较充分,可信度较高,接受的中外学者和世界民众最多的还是“猿人进化论”。彝族也有“啊略确挫芨(猿猴变成人)”的古老传说,这也是本文的基本前提。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发现了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1975年又在该州禄丰县境内发现了距今800万年前的“拉玛古猿化石”,这是迄今所知亚洲大陆最早的原始人类。随后的考古研究进一步证明,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猿人——古人——新人(智人),在西南地区是连贯的,整个进化过程是完整的。猿人阶段有著名的拉玛古猿、元谋猿人,古人阶段的代表有云南西畤人、贵州水城人、桐梓人等,新人阶段的代表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贵州兴义人、昆明智人、昭通智人等等。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以元谋为中心的西南这一带是人类起源地之一,且有可能是中国、亚洲乃至地球人类的最早起源之地。 虽然生存于七大洲、四大洋的世界民族,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大种族的地球人类,不可能有共同的始祖,但生活生存在一定范围内的一些民族,绝对是有共同始祖的。自古居住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可能不是元谋人的唯一后裔,但肯定是元谋人的后裔之一,是元谋猿人不断进化产生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元谋人不断繁衍生息,逐步发育成熟,并以地处西南腹心的楚雄元谋一带为中心,首先向西南三省迁徙扩散,再向东南西北四方扩散,并与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区域产生的古人类逐步融合,形成古代中华民族乃至亚洲民族的基本分布,滞留居住于西南三省和今广西境内的原始部落,最终逐步发展成为古夷人——今天的彝族。 (二)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众多古代彝汉经典记载,及目前西南地区考古发现的相关证据充分表明,居住在滇、川、黔、桂的彝族,不是从他乡迁徙而来,而是起源于若水(今金沙江)流域,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彝汉经典大量记载,西南地区自古为彝族先民居住。《山海经·海内经·若木》载:“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木食。” 又载:“若木在昆仑西”。《水经注·若水》载:“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华,其光照下地。”证明了 “若木”其实不是一种树木,而是一定区域的名称。若木、若水是彝语音译,若木是彝乡,若水是彝水,“木食”是蛇的彝称,并不是以木为食,说明若水(金沙江)流域是彝乡山水。 《水经注·若水》载:“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關,爲若水也。南过越巂邛都縣西,直南至会无縣,淹水东南流注之。又东北至犍爲朱提縣西,爲瀘江水,又东北至僰道縣入于江。”“邛都縣”就是现在的西昌市,“会无縣”就是现在的凉山州会理县,“朱提縣”就是现在的昭通市,“僰道縣”就是现在的四川宜宾市。从四川地图上一看,这段描述说明若水就是今天的金沙江。金沙江自古以彝语命名,说明彝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彝族起源于金沙江流域。《水经注·若水》其他记载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是古代彝(夷)民族生活生存的地方。 此外,《西南彝志》、《唐书》、《元史·地理志》、《大明一统志》、《清史演义》等历朝历代的史书,也或多或少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证实了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彝族众多家支指路经上所记载的地名,有云南的、有贵州的、有四川的,但都没有超出西南地区的范围。 从西南三省的地名沿革来看,地主也非彝族莫属。《水经注·若水》载:“莋(?),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彌,蜀曰邛,漢嘉、越嶲曰莋。皆夷种也。”《昆明市志》载:“昆明作为地名,根据大量的史料考证,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是来源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昆明’部落(或族群)的名称”。由此可见,昆明是因彝族部落名称而来,显然可以作出定论。成都是彝语“扯赌”的音译,“扯”是“大米”,“赌”是“出”意思是出大米的地方,寓意鱼米之乡。贵州彝语称乌撒。此外西南地区的大多数城市和地区都有彝称,像“乌蒙”、“觉吐木各”、“兹兹朴窝”(昭通)、“阿都”等地名都是彝语的音译。 西南地区古蜀国、滇国、夜郎国、南诏国、大理国、南中等政权的建立也有力地证明了彝族自古以来统治着西南地区。《华阳国志·蜀志》载说明,古蜀国建国比传说中的黄帝建国(黄帝建国在距今5000年左右)还要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公元前四十世纪左右),蚕丛开始建立统治王朝,中有柏灌、鱼凫统治时代,至杜宇(彝称:啊普笃慕)称帝,开明后传十二世,公元前316年为秦惠王所灭,历时近4000年。四川“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所反映出的文明程度,充分体现了古蜀国空前的辉煌。 继古蜀国之后,彝族先后又建立了古巴国、滇国、古邛都国、夜郎国、南诏国、大理国等政权,继续统治着西南地区。相当时期还包括了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范围。 西南地区考古发现的“龙口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昭通鲁甸野石山遗址”以及贵州发现的文化遗址,所反映的主要是彝族文化元素,进一步证实西南地区是彝族和彝族文化的发祥地。“鲁甸野石山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西南地区众多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从物体造型、图案色彩、文化内涵等方面来看,主要是彝族文化元素,且都是一脉相承的。 |